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安徽蚌埠禹会区北京师范大学蚌埠附属学校高二政治必修四政治阶段精练(五)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预言百年之后,美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第一次成功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从而找到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引力波发现再次佐证了

①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②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意识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   )

A. 真理和谬误不容混淆    B. 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C. 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    D. 真理与谬误是无法分开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荷兰物理学家领导的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实现了首例可同时解决探测漏洞和通信漏洞的贝尔实验,证实相距1.3公里的成对电子之间存在“量子纠缠”,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隐变量理论,为未来实用化的全量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技术支撑。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规律是可以被创造和利用的

③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倒洗澡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英国一位教授经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后指出:由于地球的自转,美国的洗澡水漩涡期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漩涡会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见解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同时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实验。水漩涡方向的研究体现了

①对既有论断的怀疑是真理发展的基础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④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7年1月3日,国家教育部发函至各省教育厅:要求将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所有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体现了

A. 实践是认识的根本途径    B.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C.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真理+1=谬误,谬误-1=真理”该公式形象地说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④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界限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都是(   )

A. 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B. 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C.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 对人们的实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这说明(   )

①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②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用理论指导实践

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④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河北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计算机二进制中,1+1=10。这说明(   )

A. 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    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 真理是标志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D.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6年11月3日,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顺利升空。在首飞成功的背后,凝聚了研究团队二十年的努力:经历了先后试车114次,发动机曾几秒钟内被烧成废铁等大大小小的失败。从认识论看,这说明了

A. 科学研究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 科技创新在反复的实践中无限向前发展

D. 研究员的执着追求是科学发展的直接动力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十三五”的规划过程,大约历时两年半时间,历经意见征求、头脑风暴、前期调研、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以及数十个重大课题部署等流程,加之反复讨论、修改、过审,最终成文公布。这一过程表明

①受诸多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过程是一个推翻原有认识获得新的认识的过程

③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完善  ④编制流程的完整性能够验证并保障认识的准确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5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为全年经济增速为7%左右,较之2011年的9.3%、2012年的7.8%、2013年的7.7%、 2014年的7.4%呈现出下滑态势。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

①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互相包含的

②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由于主体的方法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因主体的实践经历而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现代科技则告诉我们, 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这说明          

①人的认识应在原有谬误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②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是我们的永恒使命

③受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向日葵,被誉为向往光明之花。但研究发现,其向阳性主要是生长索和叶黄氧化素共同作用所致。茎端的生长素不喜欢阳光,会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聚集,促使背光面长得快,再加上叶黄氧化素这种抑制物质的反向作用,茎的两侧因生长速度不同导致弯曲,呈现出向日葵的向阳性。这表明

①人们对事物的传统认识往往存在缺陷  

②真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

③认识来源于客观事物的自身特征和固有属性

④认识的深化与人类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直接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看出错误比发现真理要容易得多,因为谬误是在明处,而真理则藏在深处,不是任何人都能发现它。这说明(   )

A.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 要在实践中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

C. 只有掌握科学理论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D. 谬误虽然来源于实践但不需要实践检验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河南将于2018年开始实行高中文理不在分科,“高中文理是否分科”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漫画“生活在不同高度世界的人,有很不同的视野”揭示的哲理是

A. 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 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

C. 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D. 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提出“中国梦”,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蕴藏鲜明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正总体方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治国理政总体方针略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是

A.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B.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理论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新常态”一词正在成为中国决策层宏观调控乃至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面对“新常态” 需要“新思维”。

材料一  经济犮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共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这一论断本身也有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 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和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三特征。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材料二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会、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域市,正确把握经济新常态变化趋势,紧紧抓住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湘江新区“三区叠加”的历史性机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打好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组合拳”,努力实现长沙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中央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对长沙市新理念、新发展战略构想的提出进行简要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