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6年4月1日,新华社发文指出:“愚人节”不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大家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这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应( ) ①始终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②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 ③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 ④以科学的态度来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C 【解析】题肢①中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与材料设问不符,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属于民族虚无主义,守旧主义指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故排除;对待文化的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可见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故题肢③正确。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故题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始于1983年的春晚已经成为家家户户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项目: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边看春晚边吃团圆饭,等候午夜12点钟声的响起,伴随着震耳的鞭炮声迎来崭新的一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除了春晚之外,互联网红包成为人们新的庆祝春节的方式,它让年味变得更浓,让亲人朋友间温润的情感在红包的收发之间得以传达。我们的春节( ) ①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集中表达了民族情感 ②反映民族文化的共性,体现出民族文化差异 ③展示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反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④呈现文化相互激荡之势,奏响大众文化的主旋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适合题意;互联网红包成为人们新的庆祝春节方式,它让年味变得更浓,让亲人朋友间温润的情感在红包的收发之间得以传达。这说明我们的“年味”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反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③适合题意;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②材料没有体现;大众文化不是主旋律,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1935年,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到当时的苏联访问演出,遇到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他们对梅先生的表演赞不绝口,感到震惊和不可思议。二人在赞美之余,还认为梅先生的表演正是他们所追求和向往的表演方式。这一案例告诉我 ①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④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C 【解析】 中国戏曲的与众不同,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①正确;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排除②;外国的戏剧家借鉴梅先生的表演方式,体现了文化的借鉴,③正确;我国主张世界文化一律平等,不要求中华文化去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技术的更新,加快推动媒体融合的发展进程。从“中央厨房”到“媒体融合云”,从大数据到机器人写稿,从VR(虚拟现实技术)到AR(增强现实技术)……技术的更迭,向传统媒体提出了紧跟技术、时时创新的要求。当前,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媒体融合 ①实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根本性变革 ②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③能够使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化 ④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C 【解析】媒体融合能够使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化,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中的“根本性变革”说法错误,排除;选项②不符合题意,媒体融合并没有丰富文化传播的途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猴年春节见证了“中国年”国际化的新步伐。从各国政要到媒体,从国际商家到民众,来自中国的“春意”越来越受欢迎。如今,全球十多个国家把春节列为本国的法定假日。“中国年味”飘向全球、走红海外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③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A 【解析】 从各国政要到媒体,从国际商家到民众,来自中国的“春意”越来越受欢迎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无关,②不符合题意;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③表述错误;中国年国际化,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项。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节日之多,难以计数,其大致可以分为新年节日、生产节日、青年节日、纪念节日、习俗节日和宗教节日等六个方面。庆祝民族节日() ①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②是文化多样性的集中体现 ③是历史文化成就的凝结 ④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A 【解析】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②适合题意;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见证,排除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A项。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伴随着移动终端和4G网络的普及、自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正逐步进入“全民在线”传播时代,移动阅读已逐渐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手段。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③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带来可喜变化 ④科学技术进步影响文化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C 【解析】“移动阅读已逐渐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手段”,这说明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符合题意;题中强调移动阅读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但并没有涉及对先进文化的传播,②不符合题意;传媒的商业性会带来不良现象的产生,而不是带来可喜变化,③说法错误; “伴随着移动终端和4G网络的普及、自媒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正逐步进入‘全民在线’传播时代”,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影响文化发展,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近年来,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在全球有蔓延之势。2016年以来,国际社会已发生多起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很多学者和政要都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不同的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因此,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必须 ①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促进民族的和解与融合,逐步形成统一的地球文明 ④培育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B 【解析】很多学者和政要都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因此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必须承认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①正确;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并不一定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②不选;文明应保持多样性,“形成统一的地球文明”观点错误,③不选;“文明的冲突”易引发动乱,所以要培育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5米兰世博会首次以食物为主题,并谋求2050年为全球多达90亿人口解决食物需要。农业和食品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也与中国人自古就认为的“民以食为天”不谋而合。这说明了() ①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随时代发展日趋融合 ②世博会是不同民族间文化相互交融的大舞台 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B 【解析】 ③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根据题目,2015米兰世博会首次以食物为主题,讨论解决人口食物的问题,与中国人自古就认为的“民以食为天”不谋而合说明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随时代发展日趋融合,也证明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故①④符合题意入选。本题选C。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要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在2015年12月20—21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这句看似简单朴实的话,却触动了众多文化学者、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心。 城市和人一样,也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其诞生至今,城市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融合。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将此转化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古迹,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这些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黯淡。 如何才能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学者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尊重历史,尊重先人的智慧,尊重先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提高中国文化自信、树立城市精神的重要举措。 运用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增强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④文化塑造人生。延续城市历史文化,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的素质。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不仅有利于研究城市文明的演进,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具有独特作用。 【解析】 本题以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遗产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提高中国文化自信、树立城市精神的重要举措。运用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我们很容易看到“文化遗产”四个字,因此就只答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这样只能得到一部分分数。要注意本题要求用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来作答,因此,文化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千万不能遗漏。文化的作用主要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材料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文化滋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章《中国与世界越亲,越需要文化滋养》中说,中国和世界越来越亲密了。中国如今在经济上已仰首走向了世界,世界上每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力,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与此不对称的是,我国文化产品的海外市场份额太小,一项针对美、英、法等9个国家的1 400名观众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电影在国外“能见度”很低,进入海外商业院线的中国电影数量十分有限,海外观众通过录像带和DVD观看中国电影,32%的英语观众完全没有看过中国电影,1/3以上的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一无所知。许多外国人在用中国的物质产品,但却很少消费中国的文化产品,这是一个非常不平衡的发展,中国文化产品亟须大步走向世界。 材料二 道德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文化滋养的过程是公民的价值认同和自觉道德实践的过程。具体地说,要在“增强认同,付诸实践,抓住重点,完善奖惩,健全制度”方面下功夫。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这是道德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付诸实践是道德建设的关键,每个公民都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自然就能使道德融入世界,使世界充满道德。领导干部、青少年和公众人物是道德建设的重点人群,这些人的自觉践行必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推进道德建设,必须把“扬善”和“抑恶”结合起来,通过鲜明的奖惩,在全社会唱响正气歌,传播正能量。此外,还需建立健全和社会主义道德相承接的法律法规体系,为道德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1)请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为提高中国电影在国外的“能见度”出谋划策。 (2)近年来,国家为促进道德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道德模范评选。请你再列举两项。
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答案】(1)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通过国家间的商贸、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以及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传播途径,推动我国电影走向世界。②运用影视等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共享、沟通的功能,更多地向海外推荐中国电影,让世界真正了解、接纳中国电影,增强中国电影的影响力。③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充分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电影文化,同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搭建中国电影品牌和外国用户的沟通桥梁。 (2)①“感动中国”人物评选;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③爱国主义读书活动;④文明城市评选。 【解析】 本题以文化滋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交流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请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为提高中国电影在国外的“能见度”出谋划策。题目类型为措施类,知识限定为文化传播,要求为提高中国电影在国外的“能见度”出谋划策。解答这类题要特别留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通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可用的知识点有:文化传播的途径、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等。 (2)本题设问指向近年来,国家为促进道德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道德模范评选。请你再列举两项。本题未限定答题范围,要求再列举两项国家为促进道德建设开展的活动,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文明城市评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