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河北省安平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下列选项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①不战而屈人之兵

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③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各自的意见。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

②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

③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

④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许多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应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最重要途径   

④中华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网络上有关于“三个苹果改变世界”的段子:第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让人 类走出蒙昧,有了文化;第二个苹果砸中了牛顿,使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推动 科技的发展;第三个苹果被乔布斯咬了一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改变了我们的生 活。“三个苹果改变世界”虽具有玩笑性质,却也形象地告诉我们文化和科技的 作用。以下关于文化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消费更加丰富使得文化生产力作用凸显

③文化和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随着对里约奥运会运动员傅园慧的采访,“洪荒之力”红遍网络。热心的编辑借机对文学家笔下的“力”进行了梳理,来了个“力之极尽排行榜”。其中既有最小的“吹灰之力”,还有比洪荒之力更大的“回天之力”。每个“力”背后都有渊源的典故,并一直沿用至今。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  )

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 

②每个成语典故都折射出时代背景 

③传统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可以增强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张超和张楠的先进事迹后,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材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能决定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7年,“达康书记的GDP我来守护”“厉害了word哥”“全都是套路”等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热点和一种生活方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网络流行语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④网络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物质现象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韩愈在《师说》中讲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可见人们的文化素养

A. 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

B. 可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来培养

C. 可以是天生的

D. 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培养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这表明(  )

①奥林匹克精神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反作用于政治 

③奥林匹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一位心理学家说: “孩子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有的孩子为此撒谎、偷盗,甚至抢劫;有的孩子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甚至采取自残、自杀等手段。”这说明

A. 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使消极被动、无目的的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天津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茶汤、干果、熟梨糕等民间特色小吃。假如天津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文化交流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 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面向世界

C. 求同存异,相互尊重,文化共享

D. 尊重差异,平等协商,文化趋同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创造新文化                          B.提出新问题

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微信作为一种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众多手机用户和网民的青睐,很多人用微信交流信息。这一现象进一步印证了(     )

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传播方式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红包”是华人春节的一种习俗,已流传千年。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演变成了一项全民级的互动娱乐活动——“抢红包”。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这说明

A. 博采众长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B. 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 只有以经济为载体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D. 科学技术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 2017年11月8日至10日,美国总统特明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特明普访华其间,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主席夫妇展示外孙女阿拉贝控的中文秀,用中文演唱《我们的田野》等歌曲,她也因此成为中美友好的小使者。秀中文在中美最高领导人会晤时发挥独特而奇妙的作用,使中美外交在严肃的政治之外,多了趣味性和文艺范。这表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②中美文化交流上了新台阶

③中国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④当代中国的文化引起美国人的广泛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院藏的珍品文物、景泰蓝工艺精品和制作工艺、借助新技术的文物修复技艺……,令很多在参观故宫的游客不时驻足凝望、仔细品味,并发出由衷赞叹声。这说明

①中国历史文化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②文化氛围时刻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③科学技术丰富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

④科学技术革新了传统文化保护的手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种主张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了(  )

①中华文化应加强和其他文化的交流 ②西方文化是外来文化的代表 

③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应批判地继承 ④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近年来,专家们呼吁,我国城市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同时,整体规划上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对此,有下列不同看法,你赞成的是

A.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城市建设中要积极保护优秀文化遗产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环境,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

C. 每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签,城市的—切遗迹都应该全部保留

D. 传统文化都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抱残守缺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材料说明

①千年传承的习俗体现传统文化的绝对稳定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7年7月8日,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福建厦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如此之多的世界遗产,又改如何守护历史文化记忆?为此,我们应该

①开发文化旅游,打造世界遗产的商业价值和品牌效应

②留住文化记忆,创新世界遗产集中表达民族情感的方式

③加强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世界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④把脉文化内涵,坚守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民族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徐悲鸿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副对联作了精妙的概括。每句以三个具体形象,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

②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切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

③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城特征

④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剪纸艺术反映出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我们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我国重视科技事业发展是因为

①中国科技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②科技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追求             

③科技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中国科技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国祭祀文化历史悠久。《礼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字原来左边的部首是“示”,右边为“豊”,行礼之器也。他们组合在一起就是我们给天呈上最好的礼物和食物,即祭祀。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①汉字是凝固的艺术

②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

③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

④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清朝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内容包括文学作品、宗教、医学、哲学、天文、地理等。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其中很大一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这体现了

A. 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贡献更大

B.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具有历久弥新的品质

C. 中华文化形式多样,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D. 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其留存之丰为世界仅有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400字简历写出24个错别字,重庆大学生面试遭拒。如今,大多数人可以在键盘上敲字如飞,却无法在纸上流畅书写。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化品质的传承就会严重缺损。要提高文化传承品质,要求(  )

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传承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 

④在博采众长中提高文化素养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落后、地广人稀、战争需要以及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人们相信人多力量大。建国后,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22‰以上,如此发展下去,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1971年7月,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2年9月,“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成就巨大,“少生优生”观念深入人心,“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但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速、用工荒、男女比例失调加剧,家庭养老结构失衡等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单独二孩”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面对这一政策,有的家庭犹如久旱逢甘霖,欢欣鼓舞;但有的家庭却因为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增加、少生优生观念的形成、家庭成员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观念的差异等原因犹豫不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犹豫不决的原因。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会议上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供给、需求是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的创新性理论概括、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进行文化创作提出几条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