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阻碍作用。汉江地区“小水电”过度开发、无序建设,必然会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环保和水患隐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汉江地区“小水电”过度开发,无序建设,是违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是唯意志主义的表现。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汉江地区“小水电”过度开发、无序建设,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必然会影响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2)①个别地方政府不注重实际行动,没有看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个别地方政府认为“人家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错在照搬别人的做法,没有把别人的经验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③个别地方政府把照搬别人的经验当成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没有认识到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没有认识到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真理。
【解析】
本题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论、认识论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设问指向谈谈你对材料中汉江地区“小水电”过度开发、无序建设的看法。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是唯物论,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汉江地区“小水电”过度开发、无序建设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评析个别地方政府对待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个别地方政府对待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注意解答时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