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以事物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粗放扶贫对贫困的状况不明,政策和措施的针对性不强、指向性不准,还未真正做到从贫困实际出发。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贫困状况和扶贫的任务、难度在变化,粗放扶贫存在不足,需要我们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创新扶贫政策措施。③把发挥主动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同样的主观努力,同样的资源投入,精准扶贫由于精确把握贫困的实际情况,遵循经济规律办事,会取得更好的扶贫效果。
(2)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文化扶贫可以消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文化扶贫,可以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解决文化贫困,能够转变贫困地区群众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热情,实现脱贫致富。
【解析】
本题以精准扶贫为背景材料,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文化与经济、文化影响人的方式等知识。扶贫工作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扶贫方式粗放,因此需要向精准扶贫方式转变,这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找准情况,精准施策,把发挥主动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扶贫效果。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必须让贫困人口具有致富的能力,那就必须进行文化扶贫,改变思维,掌握技术,提高素质,有造血能力,才能真正的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解答问题时要结合材料、紧扣问题本身,灵活运用教材知识,切忌死搬硬套。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阐述为什么要从粗放扶贫转变为精准扶贫。
从材料可以看出,粗放扶贫对贫困的状况不明,政策和措施的针对性不强、指向性不准,还未真正做到从贫困实际出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粗放扶贫存在不足,需要我们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创新扶贫政策措施,从粗放扶贫转变为精准扶贫,精确把握贫困的实际情况,遵循经济规律办事,以取得更好的扶贫效果。可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动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等方面,阐述从粗放扶贫转变为精准扶贫的理由。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从材料可以看出,文化贫困是导致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因此扶贫要先扶志和智。可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从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