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百姓的后顾之忧。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受收入差距大小的影响。要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④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影响消费需求。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消费、理性消费。
(2)①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人民生 活质量,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地区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有利于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解析】本题以同学们对老师提供的案例开展讨论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消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难度较大。
第一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有关消费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调用消费的知识,解决提高老百姓消费能力和水平的问题,是对“影响消费的因素”知识的延伸。首先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心理影响消费,就业影响消费,社会保障体系和水平影响消费。然后结合材料与这些知识点对接取舍,得出答案。
第二问要求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意义。本题设问有两个限定词: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建立二者之间的横向联系才能回答好该题,难度较大。首先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哪些要求,然后结合材料归纳健康中国包含哪些要素,最后把这两个关键词的要素分别对接就可组成完整答案。
新要求 | 应对措施 |
经济持 续健康 发展 | ①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③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④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 ①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②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③加强宏观调控,实施针对性的经济政策。④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科技创新。 |
人民生 活水平 全面 提高 | 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②就业更加充分。③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④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 ①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③完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①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促进资源节约。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④引导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