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认识具有反复性。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古代人没有条件奔月到近代人在探月征程上难以避免的失败,可以看出追求真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探月工程的“三部曲”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应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探月工程的过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古代人没有条件奔月到近代人在探月征程上难以避免的失败,可以看出追求真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的这一特点,不仅表现在认识的主体上,还表现在认识的客体上,所以,学生可从这两方面展开回答。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主要分成“绕、落、回”三个阶段,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时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此后我国探月工程将继续发展,逐步实现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等目标” 表明认识具有上升性,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