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和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十六大至今,生态文明建理论的上升经历了多次反复。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立足我国现代建设实践,生态文明的发展是无限的。③认识是具有上升性,真理要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生态文明理论会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检验和向前发展。
(3)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知识。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生态文明”理念在实践中提出,到这一理念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和发展,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到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第(2)问可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结合材料分析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经过了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第(3)问可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从为什么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怎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等角度,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等知识,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说明依据。
(1)本题要求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要紧扣材料,从“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用《求索真理的历程》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从材料可以看出,从十六大至今,立足我国现代建设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上升经历了多次反复,今后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得以检验和向前发展。可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分析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3)本题要求请你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至少两条)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等方面,说明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付诸行动,用实践的结果进行检验等,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