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①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3)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②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解析】本题以某校高二(1)班同学积极参与学习十九大报告为载体,分别从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认识论、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国家财政的作用、公民应怎样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等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过程,体现了认识论哪些道理,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认识论,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两个角度来回答。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并说明财政在实现公平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谈谈其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并说明财政在实现公平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于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考生可根据教材对这一知识的表述来回答即可;说明财政在实现公平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考生可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来回答。
(3)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怎样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本题直接考查教材知识,考生可根据教材对这一知识的表述来回答: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