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需要对宪法进行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宪法进行修改,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基础的完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对宪法进行修改遵循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对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宪法修改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有助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宪法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有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民众共识,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解析】本题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历史主体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修改宪法的原因,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回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我国修改宪法分析意义。
(2)本题考查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设问指向阐述在宪法修改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的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等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