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各有侧重、有所区别。创造性转化强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合理的成分,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创新性发展侧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是创造新文化的过程。③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提,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对立又统一,能够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增强其影响力和号召力。
(2)①有利于青少年了解国家历史文化成就,增强文化自信,自觉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③有利于发挥教育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得分)
(3)课程:书法。
课时:每周一课时。
活动方案:①参观书法展览。②开展校园书法比赛。③请书法家进行讲座。④组建课外书法兴趣小组等。
【解析】
本题以党中央十分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教育的功能及作用、文化自信、矛盾的基本属性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设问指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关系。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指向,主要包括: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分析二者的关系。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博物馆课进校园的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教育的功能及作用、文化自信等知识分析回答。
(3)本题设问指向还有哪些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进校园,请列举一项并设计课程方案。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