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我国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并使人们对预期收入持乐观态度,激发消费潜力。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有利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2)示例: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实施消费品下乡补贴;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
【解析】
本题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为背景材料考查《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等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涉及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1)关于第一个小问题:
①分析设问,本题的理论限定范围为经济生活知识,实际是影响消费的知识;本题题型为措施建议类主观题,需要分析不同因素促进消费的内在机制;本题答题指向为促进我国消费水平提高。
②分析材料,各项“专项附加扣除”说明通过再分配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这为提高消费水平提供了前提条件;“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说明人们这些后顾之忧得到解决、增强了对未来的向好预期,可能增加当前消费;“6000多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说明个人收入差距减少,会提高社会总体的消费水平。
③形成答案,结合材料中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增加专项附加扣除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信息,以及解决后顾之忧使人们对预期收入持乐观态度的信息,明确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结合材料中6000多万低收入者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信息,明确社会收入差距的缩小,从而得出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的结论。
(2)关于第二个小问题:
一是明确限定条件:
①明确主题是促进我国消费水平的提高。
②明确理论范围是经济生活的知识,即经济措施。
③明确措施的数量是两个。
二是符合条件的角度:
①初次分配方面,可从增加收入渠道、提高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角度考虑。
②再分配方面,可从财政支出(如各种补贴)与财政收入(如各种税收)等角度考虑。
③在流通领域可从稳定物价、稳定市场秩序等角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