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育各体系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设计,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的冲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符合人才培养的根本规律,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是社会之需,人民之需。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教师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有利于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排除外界干扰,时刻用正确价值观指导自己,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2)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开好思政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开好思政课,还需要尊重学生个性与特点,结合学生兴趣点,以更接地气的形式融入思政理念。
③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入手,研究探讨中国思政教育的特殊性,真正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①学而信,增强运用理论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自觉性。
②学而思,坚持问题导向,倾听时代声音。
③学而行,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解析】
本题以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为教育强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价值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试题。
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价值观,切入点较大,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一从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方面分析。材料“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材料“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的冲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分析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怎样开好思政课。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范围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答题指向是分析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怎样开好思政课。
解答时由材料所述的具体做法入手,联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进行分析总结。
材料“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说明开好思政课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材料“传统印象中,思政课都是以课程枯燥、不易理解著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思政课还需要以更加接地气的形式融入思政理念,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说明开好思政课要强调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要尊重学生个性与特点,结合学生兴趣点,以更接地气的形式融入思政理念。
材料“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更加接地气的形式融入思政理念,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入脑'入心'的目的。”这就需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入手,研究探讨中国思政教育的特殊性,真正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3)本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的理解。属于认识类主观试题,“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中“信”强调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思”强调通过问题,倾听时代声音。“行”强调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