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规则意识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增强规则意识,有利于人们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规则意识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够成为维护公共秩序、呵护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车闹”“机闹”“霸座”已成为社会公害,在道德说教失灵的时候,法治是承载道德理念的利器。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道德,进而增强践行道德的自觉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从道德反思到法律追责,能够为道德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撑。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道德模范,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解析】
本题以树立规则意识,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完善社会公共秩序为背景材料,分别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增强规则意识的必要性。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说明增强规则意识的必要性,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等角度分析说明增强规则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的依据。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分析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的依据,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等方面分析说明。
(3)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题请考生为中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建设提出两条建议。
本题比较开放,考生要注意围绕中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建设这一主题,提出两条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