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贵金属工艺品是指以金、银等贵金属为载体,通过创意设计和现代工艺将贵金属与中华文化融合而成的文化创意产品,其产品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表现出较高的设计价值、工艺价值和纪念价值。由此可见

A.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B.文化修养是后天形成的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自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后,中国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冰雪未来:到2022年,将推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到2020年,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到2025年,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冷资源正变成热产业。从这一影响,可以看出

A. 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B.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 文化产业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基于

①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②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③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       

④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5月16日,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文博会展示规模从首届的43130平方米增加至第十五届的105000平方米,展商数量从首届的700多家增加至第十五届的2312家,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10多个增加到第十五届的103个。由此可见

①文博会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②文博会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③文博会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平台

④中国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其吸引力不断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③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的是

①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               

②晨钟暮鼓、烽火狼烟

③当今世界各国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       

④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有中国学者在演讲中说,有时候,你都不得不惊诧于人类的认知力、理解力和自身的感受力是如此的相似。例如,《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在《新约·马太福音》和《路迦福音》里也有类似的表达。导致这种人类文化惊人的相似的根源是

①各民族文化形成的背景完全相同    

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

③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

④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普遍的规律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4年7月教育部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该活动旨在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教学资源来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这一活动将推动200万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晒课”。“晒课”活动的出现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①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秋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的传统意味“团聚”,始终让人向往和珍惜。中秋这一文化纽带让隔海相望的两岸同胞彼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血脉相连。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一脉相承,永不改变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这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    )

①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满足他们对文化生活的各项要求

④刻苦钻研,将文化创新作为自己的全部使命和工作职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时代呼唤奋斗精神是因为

①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④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在15年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科技工作者共开展了300余项科研攻关,创造了40多项新专利,使大桥创造了7项“世界之最”。在隧管安装结束后,开出天价指导费的外国公司专门邀请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进行经验交流,并主动升起中国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以示敬重与欢迎。这说明

①文化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   

②国旗、国歌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产业已经全面领先西方国家   

④文化发展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7月6日杭州市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良渚遗址申遗

①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               

②能集中展示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③目在为良渚文化添加新的具体内涵       

④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某报社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经过几年努力,报社旗下发展到10余家纸媒和2家新闻门户网站、60多个移动互联网媒体(微博、微信、客户端),总覆盖用户超过3000万人,新型传播体系初步建成。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A. 意味着旧的传媒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 拓宽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 有助于发挥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D. 可以增进中外文化相互认可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西夏文(记录西夏党项族语言的文字)是独立于汉字之外的一种全新的方块文字初看与汉字相似,因为它是模仿汉字的构字方法,借用汉字的基本笔画重新创制的。今天我们通过研究西夏文与汉字的关系来破译西夏文,获得打开西夏文献的钥匙。由此可见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文字的发明促使人类进人文明时代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根源

④西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也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中国年画历史悠久,产地众多,素有“四大”(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河北武强)和“四小”(四川绵竹、河南朱仙镇、山西风翔、广东佛山)之称。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

A.独特性 B.区域性 C.民族性 D.差异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北宋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哲学家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它分别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内在心灵的关系。这一观点对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仍有启示作用。下列表述中符合这一启示作用的是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

C.推陈出新、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

D.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苗族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世界性民族,分布在中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其服饰以色彩夺目、装饰繁复、文化深厚著称于世,系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③苗族服饰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④中华文化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国读语总汇•汉族卷》: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下列诗文与之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一致的是

A.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 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C. 《尚书•周书》: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D.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自2008年开始,端午节被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的场面,展示了我国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出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精神

A.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B.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D.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一个国家的强大,根基在民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民族精神是代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代代传承下去。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①是基于民族精神能保证民族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②是基于民族精神是国家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④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

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曲艺培训机构的一名女孩磕头拜师,同之前四川成都街头让儿子骑牛上学的国学父亲一样,引发了公众热议。我们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在复苏。但对如何把握其精神内核、传承弘扬国学,却理解各异。下跪磕头拜师作为一种仪式,具有强烈的依附属性,与现代倡导的价值有所背离。对公众来说,这可能带来一定的观念冲击,无益于形成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识。我们对传统的繁复礼仪要做好甄别,其中有不少包含了旧时代的观念和局限。新时代,弘扬传统就要学精髓,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我们才能穿过岁月阻隔,与传统文化精髓相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材料一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的唯一存活体,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于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黄梅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

材料二从上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等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2018年8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提出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取材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完整描写了三代寒罕坝造林人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历经半个多世纪薪火相传的奋斗历程,他们积极响应祖国号召,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百折不回,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大自然勇敢抗争,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用青春热血书写了荒原变林海的伟大绿色工程传奇的故事。如今建设美丽高岭的梦想得以实现,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在2017年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三代塞罕坝人半个多世纪来变荒丘沙海为一望无涯的绿色世界,是天人合一的生动故事,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史诗般实践。讲好塞罕坝人创造奇迹的生动故事,写好塞罕坝精神的英雄史诗,用诗人艾青那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能够精准概括塞罕坝人可贵的家国情怀。

(1)结合材料,说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身上是如何体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

(2)请就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设计两条宜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