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江西省南昌市十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回答问题

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

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

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表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的本原问题展开的是

①和实生物,同则不能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漫画《火影忍者》有一段精彩的话:“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却又被其所束缚,还将这些称之为现实,但知识和认识是非常暧昧的东西,那个现实也许只不过是幻觉。人们都是活在自我意识之中的,你不这样认为吗?”下列句子与这段话所体现的哲理最接近的是:

A. 存在就是被感知

B. 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让别人去灌输

C. “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D. 人在生存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必然性掌握之中的一个被动的工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于2018年8月在北京召开。与会学者共议“人应该怎样生活”“如何培育人性”等面向人类、面向时代的命题,回应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这表明哲学

①是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②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

④能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Kepler-452b行星是目前人类发现的首个围绕着与太阳同类型恒星旋转且与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  )

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 

②物质的存在往往离不开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③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运动是它的存在方式 

④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这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前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内涵

B. 前者认为物质是实物,后者认为物质是实在

C. 前者认为物质是抽象的,后者认为物质是生动具体的

D. 两者都揭示了物质的根本属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或相似的是(    )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③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④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研究发现,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受到人体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是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比如男性头发和鼻子。容貌的这种特点就会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从而为一些疑难刑事案件的侦查提供方便。这说明

①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状态为我们认识事物提供了可能

②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③人们突破规律的制约可以限制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

④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万建民院士团队以亚洲栽培稻粳稻品种和南方野生稻为研究材料,系统解析了野生稻与栽培稻间杂种不育问题和遗传特性,破解了自私基因在维持植物基因组的稳定性和促进新物种的形成中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具毒性功能的自私基因进行编辑删除,创制能实现籼粳杂种优势的水稻新品种。万建民院士团队的成功充分说明(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前提

②人们可以创造有利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③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④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效果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三国志》)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③不同物质的运动的本质是相同的

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因为眼睛不同于照相机,视觉是对客体再加工的心理历程,而不是机械的复制,所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①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错觉夸大了人的主观意识,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

③错觉的客观物质性表明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

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B. “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 “雾“意象的变化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D. “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国家卫计委推出了“5125”(“我要爱我”)健康生活理念,建议市民可以在长期的紧张工作之余,花几分钟时间发呆,让大脑适当地进入一种专注的无意识状态,以缓解疲劳,调整身心。从哲学上看,这反映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8年是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他的实践理论和社会批判理论,滋养了无数继承者,穿透20世纪以及21世纪,形成了有巨大韧力的学术藤蔓。马克思虽然去世近一个半世纪,但他的思想不仅始终“在场”,而且改变了世界。这说明

①科学的理论能够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②科学理论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③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具有底线思维的人会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看到事物的远景.对可能出现的最糟糕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欣然接受。这让他们有机会摆脱内心的焦虑,最终出现的可能是最好结果。之所以可能出现最好的结果是因为

①客观的评价有助于明确活动目的,让目标更直接快捷地转化为现实

②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促进事物向积极方向发展

③底线思维有助于各种替换方案的思考,可减少事物发展的不利因素

④底线思维有助于人们客观地认识事物,可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研学旅行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逐步建立适合各阶段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的哲学依据有(   )

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②兴趣对认识活动起决定作用

③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人脑”中央处理器“(指人脑前额叶皮层),研究团队借助RNA测序分析了超过2300个单细胞。这些单细胞来源于尚处于发育阶段的人类前额皮质。参与研究的科学家指出,成果会对人脑发育与疾病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参考。通过创新的神经技术加强对人脑的认识,最终看望找到攻克大脑疾病的新方法。材料表明

①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④实践推动认识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4月10日,人类终于看见黑洞真容!四大洲8个观测点组成虚拟望远镜网络,在集齐所有观测数据并深度分析后,让黑洞终于拥有了一张“正面照”。这张照片证实了神秘天体黑洞的存在,使得爱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终得检验,也将帮助回答影响星系演化等诸多前沿问题。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①黑洞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猜想变成现实

④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近20年来,科学家对于生命制造的技术能力不再局限于基因修饰,而是希望创造出新的生物分子。我国科研团队历经四年攻关成功创建了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这一研究成果为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这项研究的成功体现了

A.生命制造技术的水平依赖于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水平

B.人们对生命制造的研究在不断超越已有成果中实现发展

C.科研创新可以完善生命科学规律,创造新的生命形态

D.领先现有研究水平的新观念是取得科研成功的根本条件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中部地区距今约2500万年的地层中采集到大型棕榈化石,通过13种模拟情景,发现当时生活在西通中部的棕榈分布海拔高度不超过2300米,为认识青藏高源地形地较的形成演变提供了新证据。科学家通过模拟试验

①可以主动地追溯过去,复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②能够突破历史条件限制,更加接近历史真相

③作证了认识在实践中能发展到更高级的阶段

④能动反映了历史,实现了主现与客观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近期,沸沸扬扬的南阳“水氢车”事件,水氢能源汽车备受关注。有行业人士认为,纯水加催化剂变氢气,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对此,南阳市政府回应道:水氢汽车除了加水之外,还需加入铝粉和催化剂生成氢气,进而产生电能驱动汽车行驶。面对此争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的认识能力会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④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包含相伴而行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世纪80年代初,马歇尔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胃溃疡和胃癌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的假说。但当年的主流观点并不认可该理论,马歇尔喝下充满细菌的培养液以身试“毒”,最终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马歇尔也因此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事例说明

①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

②科学实验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③意识独立于物质之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真理是客观的,不因支持人数多寡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莱,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①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与谬误并无明显的界限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扶贫开发,中央有明确部署,各地政府一是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立足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既不能一味等靠、无所作为,也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因发展心切而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是要紧紧扭住包括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基本保障,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坚决守住底线。三是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说明习书记如何要求各地政府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题型: ※难度:较难

【题目】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法律条款从47条增加到70条,雾霾治理入法、首次设计“按日计罚”制度、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大修后的环保法,直指违法成本低、环保意识弱等环境治理顽疾。届时,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共1436个监测点位,将全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并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平台上公布,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公民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制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也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政府负责、企业守法、公众积极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活动的特点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崇尚绿色消费观念?

(2)结合材料回答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题型: ※难度:较难

【题目】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材料一:7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勇敢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并根据实践发展的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重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70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时代在变迁,但精神永不过时。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