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和发展。(2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显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起积极作用。
(2)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城镇化建设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样才能保护本地历史传统和文化特色,才能增强人们强烈认同感。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
③要立足社会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国外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优秀成果。
【解析】
本题以城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材料中的人们产生“担忧”的原因。解答本题需要认真分析材料中人们的种种“担忧”,从中找出解决的措施。题中材料“当几亿农民脱离土地,作为乡土文化的载体”、“保持原有的历史因素”、“融入新的现代化因素”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性词语。回答时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民族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展开说明;也可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等这一文化的特征上去说明。
(2)问的切口比较小,直接考查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世界著名建筑的风格,以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本题材料中“欧洲各国都有重视历史传统、保护文化遗产的正面例证”、“欧洲城市更加注重智能、绿色、低碳,努力探索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等说明我们的城镇化建设既要正要确对待传统文化,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又说明了立足社会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