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意义: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此营造“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的文化氛围,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振兴国家的历史责任感。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年年公祭,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把对国之痛的“铭记”写入心里。
建议: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通过开展有关“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方面的社会实践,能够强化中学生对于历史的记忆。
②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的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学校要加强历史教育,让学生对南京大屠杀惨案有全面、准确的认识。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因此为了让中学生牢记历史,学校可以为中学生购置有关南京大屠杀惨案方面的书籍、带领学生参观记录日军暴行的遗址等,中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产生强国的情感。
(2)①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本题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的知识回答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并运用文化的特点的知识对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提两点建议。第一问属于意义类试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意义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营造“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把对国之痛的“铭记”写入心里。
第二问考查文化的特点的知识,设问指向对怎样才能更好地让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提两点建议。解答时首先明确文化的特点包括: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学生“牢记历史,铭记国之痛”分析做法,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2)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设问指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解答时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设问指向,调动运用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和媒介、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等知识,结合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融合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