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答案示例:
经济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首位。
意义:通过统计三大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能反映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2)答案示例:回答可以是“积极影响”,也可是“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就业结构密切联系(或: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大批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进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对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城镇化将起积极的影响。
消极影响:大量农村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向城镇聚集,可能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析】
(1)本题共两小问。
第一小问要求概括图示反映的经济现象,概括时一要注意标题的时间,1978年-2013年,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标志,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二要注意内容,反映的是三大产业在GDP所占比重的变化,说明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趋于合理;
第二个小问要求回答GDP统计指标的意义。解答时可从以下角度作答;GDP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时期内新创造的财富的总量,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的重要工具。GDP指标是描述经济规模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是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GDP指标是描述经济结构的重要标志。经济结构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环节。许多重要的经济结构,如产业结构、消费需求、地区经济结构等等,都是通过GDP来描述的。
(2)本题要求阐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解答时注意限定的知识范围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就业两个角度。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可以分别从农村和城镇两个角度去分析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从合理配置资源、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等方面去说明;消极影响方面主要体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向城镇聚集,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会给城市的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带来巨大压力。
(1)本题以图示加注释的形式考查学生读图、阅读理解及归纳知识方面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图示及其上面一段注释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图示及注释反映的全部信息。解答本题要看到我国三大产业的比例变动状况。
(2)本题限定答题所用知识点的具体角度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就业的知识”。本题的解答需要学生从对材料及设问的分析理解中寻找答题的突破口。解答本题学生可从解决就业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这一基础知识角度展开并结合相应的材料将答案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