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 ( )

A. 阶级性 B. 科学性

C. 反思性 D. 实践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尽管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是都有着共同的本质。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现象    B. 意识    C. 精神    D. 物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对于“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    B. 客观实在性    C. 规律性    D. 可被认识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潜至海面一下7000多米,发现了海底存在丰富多样的生物。这表明

A. 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B. 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C. 人类能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D. 人类能改变规律服务于社会生产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被恩格斯赞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的人的意识,就其本质来说是

A. 人脑的机能与属性

B. 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 人脑像照相机一样对客观世界的复写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运动时物质的根本属性。下列说法能够体现这一哲学观点的是()

A.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 仁者心动    C. 坐地日行八万里    D. 心外无物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规律办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教育改革才能取得成功。这说明

A. 只要尊重规律,就能取得一切成功

B. 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

C. 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对意识能否反映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事物发展变化根本原因的不同回答

D.对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问题的不同回答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词句中能正确体现因果联系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国兴则家兴,国破则家亡

C.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D.福字倒贴福到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是

A. 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C.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D.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从哲学上看,这是在强调()

A. 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变化    B.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 探索规律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    D.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一哲学观点的是()

A.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下列成语中,最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B.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D.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社会和谐,和谐社会,人类为此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探索,历史为此经历了许多曲折和风险。这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没有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意识通过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 D.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科研人员将麦秆、苹果渣、菠萝壳等经过特殊处理,可以成为坚硬的金刚石材料。这表明矛盾双方

A. 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B. 相互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C. 可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D. 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有助于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的制约,是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契机,而且可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他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从哲学的角度讲,着重抓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以带动其他工作,符合辩证法的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观点

B.抓主要矛盾、抓中心、关键

C.矛盾特殊性质是造成事物存在差别的内在原因的观点

D.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抓住它的主要矛盾。下列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

A.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 牵牛要牵牛鼻子

C. 春江水暖鸭先知 D.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我国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主体;香港澳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主要在于

A. 事物的性质是由内部矛盾决定的

B.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C.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D.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下列格言中,体现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C.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 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清华大学一位教授在美国加州一个小站台候车时,掏出香烟刚要点燃,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急切地告诉他:此地禁止吸烟!这位教授由此感慨,只有无烟文化深入每位公民甚至娃娃心中,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真正的无烟环境才能实现。这表明

A.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B.内因必须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D.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同等重要的作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守关的士兵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能带马出关。”公孙龙回答:“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公孙龙的说法

A. 没有看到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B. 没有看到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相互转化

C. 没有看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

D. 肯定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统一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人们能动地

A.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改变客观规律的活动

C.认识主观世界的活动 D.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调整和变革社会关系是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以下属于这一形式的是

A. 研发“埃博拉”病毒防治药物

B.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C. 修建横跨西部地区的兰新高铁

D. 推动京剧、昆曲的现代化改良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个人获得知识的两大途径。以下可以获得直接经验的活动是

A. 去博物馆参观玛雅文化展 B. 上百度网站查询科技资讯

C. 看央视《百家讲坛》栏目 D. 到宝钢进行职业生涯体验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4年9月18日,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团队宣布了借助阿尔法磁谱仪寻找暗物质(反物质)的最新成果,在业已完成的观测中,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表明

A. 意识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B. 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其本质与规律是认识的目的

C. 认识世界,就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D. 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我国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在年近半百时,背起药筐,拿起药锄,带上医书和笔记本,以家乡湖北荆州为起点,历尽艰险长途跋涉,先后到了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十几年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医学巨著。这表明

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B. 认识水平的提高推动实践能力的提升

C.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更重要

D. 源于实践的直接经验才是可靠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屠呦呦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说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条件是

A.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 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C. 只要掌握感性材料即可

D. 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即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发展,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C.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这说明

A.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 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鲁迅先生说过“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螃蟹有人吃,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以后就没有人去吃了”。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

A. 价值观对社会存在有决定作用

B. 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活动有导向作用

C. 价值观决定事物性质

D. 价值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应该

①勤奋学习②加强道德修养③善于明辨是非④笃实诚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材料一:国务院9.24.发表了《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白皮书。

材料二:2015年10月1日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会在新疆人民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俞正声发表重要讲话。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开启了新疆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历程。60年来,新疆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疆发展各个历史时期亲切关怀、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坚强领导的结果,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竭诚帮助的结果。

(1)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谈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年来,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2)作为青年学生,请你为维护民族团结提两条金点子。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位学者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12月7日屠呦呦用中文发表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给世界的礼物》的演说。1969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523”抗击疟疾研究项目。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1972年8至10月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于1992年再获得双氢青蒿素新药证书。该药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数千例中国的疟疾患者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减少疟疾病例与死亡方面,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的《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的观点”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2)科学家屠呦呦系统学习了西医、中医药知识和中医古籍青蒿治病的记载,请问这些科学理论对发现青蒿素有哪些指导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