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B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国庆节期间,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迎祖国70华诞系列文化活动,香港青年用歌声、用画笔为香港祝福、为祖国点赞,内蒙古脱贫农牧民绣7000只蝴蝶祝福祖国国富民强……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表明

①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②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现象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9月18日,西藏举办了《历史的见证》大型文物主题展览。透过毛主席赠送的礼物——翡翠提梁壶,我们能够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心系西藏,实现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殷殷之情。材料旨在告诉我们

A.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B.参观历史文物可培养人的文化素养

C.自然物的文化意蕴通常是人类赋予的 D.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27元,比2013年增长43.4%。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文化经济化趋势明显

②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1941年,延安市、县在换届中采取了“一人一票”民主选举方式,考虑到大多数选民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不识字,于是创造了多种投票方法:识字不多的选民用画圈法、画杠法,完全不识字的选民用投豆法。这说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是政治的集中反映

C.文化是政治的派生物 D.文化水平决定选举方式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顶层设计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项目,其作用在于

①可以转化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物质力量

②促进了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③决定着大运河沿线特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④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为了让农村娃也像城里孩子一样阳光、自信,多年来,某小学女校长坚持带领师生一起在大课间跳拉丁舞,帮留守儿童找自信。从胆怯到尝试举手,再到抢着上台演讲,孩子们越来越开朗……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文化决定儿童健康心态和性格趋向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优秀文化有助于塑造儿童良好性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就包括通信工具“梦幻”般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主要通信工具是书信和电报,这几乎是那个年代,普通百姓之间进行远距离情感交流的仅有方式。如今,大街上随处可见人们用智能手机刷微博、聊微信,进行语音和视频通信。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②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文化扩大了人们的交往活动和范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固定电话——BB机——大哥大——智能手机”,这是我国通信工具的变迁的历程。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

①科技进步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现代传媒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③信息技术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④旧的传播方式已经被新的传媒所取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已经连续举办多年。该栏目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感动公众、感动中国的人物和团队,每个人物和团队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举办该栏目是基于“感动中国”

①能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②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激励人们崇美向善谱写人生乐章

④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9月13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用拜月祈福、提灯赏月、园游会、猜灯谜、做月饼等方式欢度佳节。对他们而言,“中秋”是抹不去的文化记忆,更是消不掉的浓浓乡愁。可见

①民族节目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透过传统节日可领略民族文化的全貌

③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电影发展史上,中国元素被越来越多地融入外国影视作品中,主要包括中国的故事题材、武打功夫、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演职人员、建筑景观、服装服饰、音乐配音等。材料旨在强调

①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

②立足于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农历己亥年春节到来之际,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发表新春祝福,向全球华人拜年,期待继续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并高度评价华人华侨对当地发展所作贡献。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

②世界对中华文化的普遍认同

③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④中华文化渗透取得显著效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    苏州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完成下面小题。

【1】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古代贺冬仪式,12月21日上午,由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主办的“2018姑苏·冬至大如年之贺冬祭祖大典”在泰伯庙隆重举行,为冬至奉上了一道经典的传统文化大餐,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举办“姑苏·冬至大如年”民俗文化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挖掘传统习俗的经济价值

②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

③以多元文化引领社会发展

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姑苏区平江街道办在注重“道、孝、祭、礼、俗、乐”的人文意义和民俗特色的同时,又与时俱进地融入了帮扶共建与开放共享的理念,以传统、温情、变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升华了“姑苏·冬至大如年”的文化内涵。这表明传统文化

①其基本特征有相对稳定性

②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纽带

③其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④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传统文化,是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封建主义文化形态,是根植于“天人合一”信念之上的自然主义和偏重人伦实践的伦理文化。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移风易俗、改造剔除

②吸收借鉴、洋为中用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出台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2018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样,争取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戏曲进校园是基于教育

①是推进传统戏曲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古往今来,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均是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体验生活之后真情实感进发的结果。如今,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下,更需要扎根基层、心系群众,这样才能去浮夸骄躁之体会,得真性情之文章。材料旨在告诉我们

①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②文艺创作必须深入群众扎根人民

③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作者的才智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真正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近年来,某县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优势,在推行农村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积极探索文化创新之路,着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从而引领了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可见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资源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促进经济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从文化创新角度看,下列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的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②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8月20日,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赛会志愿者出征仪式在郑州举行。在出征仪式上,来自20余个少数民族的170余名赛会志愿者,身着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并用本民族的语言说出“民族的大团结,你我的运动会”。从中我们能够感悟出

①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日益趋同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不同民族服饰文化代表不同民族的性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汉字“春”的演变如图所示。“春”字本义表示在太阳照耀下草木萌发,反映了先民对万物生长靠太阳的朴素认识。春是生机的象征,也是一年的开始。每到春节,各种装饰性的“春”字遍布城乡,成为中国人一年美好希冀的寄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展现了人民的美好追求

②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文化集中表达了民族情感与文化韵味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走过了独特的辉煌历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我国南方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正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我国人民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地域文化 B.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经济发展程度影响文化 D.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交流中渐趋融合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佛教文化进入中国后,经过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佛学义理与中国本土文化得以完美融合。最终,本土化的佛家思想同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思想一起汇入了中华文明的汪洋大海。佛教文化的“本土化”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

③实现了不同文化在和睦中交流

④增强了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语出南宋范晔《后汉书》。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语出西晋陈寿《三国志》。上述古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

A.梦想精神 B.创造精神 C.奋斗精神 D.团结精神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始终铭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幸福就要奋斗。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鉴往知来,我们愈发坚信: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宏伟蓝图要靠辛勤汗水才能变为现实。只有顽强拼搏,“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攻克重重难关,创造人世间的一切幸福。这表明奋斗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推动民族繁荣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④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看似简单滑稽的言语,蕴藏的却是实打实的真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当孩子呱呱落地,父母选择用什么方式面时孩子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怎样的行为示范,特别是和孩子的互动方式都影响着孩子生命早期的成长。“熊孩子”一词近年来屡屡被人提及,原本是形容孩子调皮、岁数小不懂事,后逐渐衍生成为没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的代名词。熊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熊家长”的支持,这类家长非但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反而在自己孩子做错事情后对他人横加指责,久而久之毁了孩子的一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的原因。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9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指出,2019年上半年,各地文化旅游、民俗活动、节庆娱乐等休闲活动精彩纷呈,居民和游客文化消费持续升级。当前文化消费空间体系已从传统的书店、影院、剧场,拓展到艺术区、商场、社区等更多空间,旅游也不再是“坐坐车、拍拍照”,而是升级到更深层次的文化与生活体验,居民和游客都愿意为更高品质、更多元化的文化休闲活动买单。

但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从“故宫跑”到“文创热”,从博物馆人头攒动到好演出一票难求,从传统文化节目持续火爆到革命历史剧引来收视热潮……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文化消费能力增长的背后,是百性对消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消费需求端的升级,要求供给端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为人们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文化消费持续升级的积极影响。

(2)运用文化创新知识,说明如何从供给端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8月21日,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暨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在京开幕。来自95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家展商参展,现场展出30多万种全球最新出版的图书,举办1000多场丰富的出版文化活动。

2019年恰逢新中国70华诞,图博会在着力展现新闻出版业发展成就和新气象的同时,积极发挥促进中外出版文化交流互鉴、紧跟“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持续丰富展览内容,提升读者阅读和数字科技体验、提升文创作品多元化,希望充分展示近年来出版业与各文化机构合作取得的多元发展成果。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给我们哪些启示。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壮阔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奋斗自强,孕育出伟大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历经变革发展,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奇迹,也积淀了丰硕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变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懈奋斗、持续追求等方面,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激励亿万人民砥砺奋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需要继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激励我们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改革开放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需要继续弘扬改革开放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