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一卷书,一杯茶,书香茶韵构成一幅温馨的图画,给人以从容淡定之感。这说明人的文化素养

A. 是与生俱来的

B. 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方式

C. 是由人的价值观念决定的

D. 要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来培养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要帮助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既要在经济上加强扶持,也要进行文化扶贫,以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下列属于“文化扶贫”的是

①科学编制贫困地区文化发展专项规划

②建设农业产业园,吸引当地农民返乡就业

③开展“引资引技引智”工程

④开发乡村特色旅游工程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当前,中华文化正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所了解和接受。一批批优秀国产影视剧在国外热播、精品图书在海外热卖,“中华文化热”在国际上持续升温。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②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③世界各国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8年11月1日“榫卯的魅力”主题展览在中国科技馆向公众开放。展览通过互动模型、微缩模型、虚拟现实等多种现代展览形式,展示榫卯工艺在古代建筑、家具、造船、造桥等不同领域以及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举办这一活动

①创新了文化形式,丰富了文化的内涵

②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③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④旨在进步巩固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访欧的习近平主席赠送1688年出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当年,中国的儒家思想远渡重洋来到法国,深刻影响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思想的滋养;而今,《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为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见证来到中国。中法两大文明的相互吸引和交相辉映,在此刻更显珍贵。可见

①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交锋,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文化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具有共性特征,使中法两大文明相互吸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既是一次成就展,也是一次实力展,更是一次精神展,还是一次新征程出发前的动员。它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活动是由人类创造和享用的

③文化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江苏省徐州地区,小暑入伏后要吃“伏羊”。当地人对伏羊特别喜爱,民谣中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从文化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当地人

A. 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B. 对传统习俗的继承

C. 对传统技艺的继承 D. 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如今,走进大街小巷,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传递到千家万户,营造了浓浓的文明氛围,更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进行公益广告宣传就能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高考改革的教育信息和观点牵动了广大家长的心,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因为

①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更为直接的传播手段

④教育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既是足球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从世界杯吉祥物到比赛用球,从纪念币到大吨位电梯,从球迷到媒体,从赞助商到小龙虾,一个个能够体现中国元素的人和物充满了各个比赛场馆,向世界观众展示了中国元素的韵味,引起了强烈反响。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①体育比赛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认为,“每-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各有自己的风景和图象”。对此.我们要

①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形式

②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个性

③努力消除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8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拉开帷幕,大型多媒体交响乐《良渚》在本届大会上进行首演,通过艺术与科技、世界与民族的完美融合,为嘉宾们呈现了5000年良渚文明的源远流长。另外,乌镇共设置十余个5G基站,嘉宾可以通过5G网络+8K高画质的视频来观看相关节目。材料体现了

A. 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B. 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服务于人民群众

D.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8湖南卫视《中秋之夜》晚会在长沙铜官窑古镇搭建水秀舞台,用实景结合的舞美场景和古今相映的创意特色节目,在月光的牵引下,传统与现代,跨越不同时空缓缓汇合聚集。古典诗词、戏曲器乐、瓷器月饼,人工智能、虚拟科技,机器制造在这里完美融合,打造了一场中华文化传承的盛宴。晚会的成功说明

①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根本途径和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中国非遗•铜雕艺术展”在德国开幕。展出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铜雕技艺和现代熔铜工艺,多层面展示中国传统非遗技艺的当代表达,引起国外同行和观众的高度共鸣,称作品是能够“触及欧洲人民心灵”的艺术。以上信息说明

①举办展览赋予铜雕艺术独特的精神价值

②中西方文化具有相同的社会历史背景

③创新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历久弥新

④中国铜雕艺术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实例,既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也为我们树立了坚定文化自信的行动表率,在观众和网友中引发畅议。由此可见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植文化自信的沃土

②大众传媒是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坚定人的理想信念、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优秀传统文化能为国家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奥林匹克公园庆典广场亚洲美食节主会场,围绕“风味”“技艺”“器礼”三大美食文化领域,设有八大主题展馆,超过200家参展单位参与,带来美食文化盛宴。在这里,人们用舌尖不仅可以品尝来自亚洲各地的美食,也能从中体味到不同的地域风情、历史传承,这是因为

①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餐饮文化是各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美食节的举办让人们感受各国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美食节的举办让各国餐饮文化实现了相互融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古代,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对于推动中国南北经济发展和贯通亚欧非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人说,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此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商业贸易

①能够通过商品交换交流蕴含在商品中的文化

②能够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③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

④是一种纯粹属于面对面的文化传播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城会玩”等网络流行语出现后,受到热捧,在人们日常交流中得到广泛使用。这说明(    )

①网络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②网络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夜间旅游作为新的文化旅游模式,成为一些城市亮丽的名片,通过提供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拉动了夜间旅游消费。这说明

A.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B. 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C. 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 D. 文化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这次大会是汇聚亚洲文明、凝聚亚洲共识的宽广平台,也是亚洲文化大交流、人民大联欢的人文盛事,是激发文化共鸣点、维护文明多样性的文明盛会。从文化角度看,举办亚文会

①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促进各自文化的发展

②是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各国文化趋同

③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

④有利于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实现共同繁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8年9月10日20:00至21:00全国各省市在地标志建筑上为教师“亮灯”。通过LED大屏幕滚动播放“老师·您好”字样,以此弘扬优秀尊师文化,引导社会各界感念师恩、礼敬教师。全社会尊师重教.是因为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教育活动是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途径

③教师担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

④教育活动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创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只要你是爱音乐之人,只要你拥有音乐梦想,只要你想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音乐潜力,那你就快来加入我们吧,我们给你提供一个平台,也期待着一个个音乐人才。这则广告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发展多种风格的文化满足人民的需求

②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③实现文化创新需要摒弃传统、推陈出新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马克思是对的》是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人民网、新华网等融媒体平台同步推出的通俗理论对话节目,节目中全国大学生代表走进“阶梯教室”,朗诵诗歌和观众一起重温马克思的光辉足迹,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感知真理的力量,从而推动年轻人认识并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意义,在学习经典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②创新传播形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李白名下有一首《菩萨蛮》,“冥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写一个高楼之上盼望归程的女子,这首词被认为是百代词曲之祖。随后,众多文学巨匠开创了诗歌以外的艺术形式一一词。经过长期的发展,词在宋朝达到顶峰。这说明

A. 文化创新促进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B. 文化创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

C.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之源

D. 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价值追求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小角落里的大革命”。厕所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某班以“厕所革命”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如下一些信息:

同学甲:咱们习大大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走进农户家里,经常会问起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他多次强调,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同学乙:2015年某建筑设计网站对全球各地超过1000个公厕的评比中,那些高颜值的公厕多是坐于公园之中,依着自然美景,用好的设计、独特的构造,打破人们惯常对公厕建筑的刻板印象。我们家附近就有一个“第5空间”卫生间,里面有自动存取款机、汽车充电桩、无线网络等各类便民服务设施,卫生间简直就成了生活休息空间,太震撼了。

同学丙:一些地方的厕所的确建了不少,但是由于后期管理维护缺失,不少公厕在交付使用后不久,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有的甚至被迫停止使用,多可惜!还有一些地方“厕改”成了炫富、炫面子、炫政绩的攀比平台。

同学丁:中国现阶段“厕所革命”推进过程中,国家倡导力度很大,但是社会、市场反应还不够,推进不扎实,这说明公众对厕所问题还缺乏共识。我国需要学者、学校和社会机构来不断倡导厕所文明,共同推进“厕所革命”。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就如何倡导厕所文明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英烈,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承载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一段时间以来,鼓吹历史虚无主义、诋毁英烈形象的错误思潮和丑恶行径时有出现,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这些手法显示出以下特点:其一,进入大众日常生活空间,特别是网络空间。诋毁英烈的观点大多是在网络中发酵。其二,贴合大众日常消遣娱乐、获取信息、表达思想的习惯,把微博、微信、视频音频、表情包、段子等作为表达、传播的工具。其三,不断设置话题,保持诋毁英烈的热度,吸引大众关注、参与。这种向日常生活的转向,使历史虚无主义在诋毁英烈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迷惑性,试图在进一步打造‚远离崇高‚质疑主流‚消费历史的社会心理,造成‚历史可以任性评说‚好人不好、坏人不坏的历史认知中制造出所谓的‚民情民意。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国家如何捍卫英烈、守护精神家园?


题型: ※难度:较难

【题目】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首播,节目以“和诗以歌”的艺术形式,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力压同天播出的各大一线卫视春晚,占据当晚同时段实时收视第一位置,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网上好评如潮!

网评:诗言志,歌咏言。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的内涵从未改变。如何让经典流行?这个节目在诗词与音乐之间找到了答案。

孤独了300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

(1)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阐释材料中网评所说的“答案”。

(2)在传承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校应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请你写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杭州西湖震撼上演。无论是从借助高新科技演绎的水上芭蕾《天鹅湖》,还是新编民歌《难忘茉莉花》,抑或是经典《欢乐颂》,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引起极大共鸣,充分说明了只有注入创意,古老的东西才有再次焕发生命力的可能。G20杭州峰会文艺演出的《最忆是杭州》,向世界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雅之美、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代表了开放、包容、理解和沟通,很好地诠释了G20峰会的精神。

结合《最忆是杭州》的创作,谈谈文化创新的意义及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