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安徽省安庆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文)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的对立和斗争。下列最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种对立和斗争的是

A.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 “气者.理之依也”和“水是万物的始基”

C. “物是观念的集合”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D.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和“我思故我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黑格尔认为哲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反思”,他曾经用“密涅瓦的猫头鹰”(象征智慧与理性)在黄昏中起飞来说明哲学“反思”的特点。在黄昏中起弋的猫头鹰,可以看到整个自天所发生的一切,可以追寻其他鸟儿在自天自由翱翔的足迹。该观点认为

①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②哲学的使命就是认识“思想”,认识“认识”

③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反思”的对象是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古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内经》提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体现了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人们的活动应遵循规律

③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对哲学与世界观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是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问题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是所有科学关于世界看法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是世界观的提炼和升华,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哲学就是哲学家们的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这一观点(    )

①建立在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学说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对物质的认识属于主观猜测

③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

④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的局限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状态。由此,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这里庄子集中阐述了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

D.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因你看见,所以存在”是新版微信开屏画面的清新话语,出自王阳明心学“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下列观点与王阳明观点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

②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费希特)

③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张载)

④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王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题目】一位哲学家说:“你须注意: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

②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③夸大了人的品格本性和人的精神人格的内在力量,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把物质生活条件和道德的条件完全划上等号,是绝对化的观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当人们接受了“人类社会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天赋皇权”“天命所归”自然就会在农民起义中瓦解;当人们认识到“世界是经常变化着、发展着的过程”,反对不公平现象的斗争也就顺理成章了,“祖宗之法不可变”也就会在“祖宗之法不足守”中打破。由此可见(  )

①哲学能够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哲学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④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3月15日山西乡宁发生严重山体滑拔事故。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都还只是一个梦想,地质灾害突如其来,束手无措让人们损失惨重,需要科学防治,防患于未然,积极应对才能让我们远离地质灾害,这是基于(    )

①改善生产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自然界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顺从自然才能有效地防范自然灾害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这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前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内涵

B. 前者认为物质是实物,后者认为物质是实在

C. 前者认为物质是抽象的,后者认为物质是生动具体的

D. 两者都揭示了物质的根本属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④①③② D.①②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这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这表明

A.人们能够改造自然及其运动规律

B.创造条件、利用规律能造福于民

C.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控制自然

D.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面对九个情性各异的子女,梁启超因材施教,坚守原则又兼顾包容,孕育了一家俊秀,九个儿女各放异彩。这主要蕴含的哲理是

A. 人才的培养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科学理论促进了实践和认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精神力量可以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他们虽为人,但由于生长环境与人类社会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人脑是形成意识的物质器官

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离开社会实践不会产生意识

D.意识是的内容是客观的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魂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A.意识具有可知性

B.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的如实反映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东汉哲学家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说明

①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④意识活动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既用“金色”和“丝”来作比较,写尽了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娇态和生机,又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对此从哲学角度理解正确的有(    )

①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

②诗人大胆突破诗词创作固有规律而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

③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姿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

④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国家卫计委推出了“5125”(“我要爱我”)健康生活理念,建议市民可以在长期的紧张工作之余,花几分钟时间发呆,让大脑适当地进入一种专注的无意识状态,以缓解疲劳,调整身心。从哲学上看,这反映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4月18日,Nature封面重磅发布耶鲁大学最新研究:猪大脑在死亡4小时后成功复活,并维持了至少6小时。用名为“BrainEx”精密仪器,将人造血液通过动脉输进猪脑,持续运作6小时后,实验结果令人震惊,这些大脑恢复基本细胞功能。此次发现,将有助于研发中风、阿兹海默症等新疗法。这体现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图没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阅读的方式也在日益多元化,我们可以读“书”、读“广播”、读“电视”、读“网络”、读“微信”等。一位网友据此认为,今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精神食粮。该网友的观点

A.具有不合理性,因为学习间接经验是获取认识的重要途径

B.具有合理性,因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C.具有合理性,因为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检验后的真理性认识

D.具有不合理性,因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真知最终都来源于实践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这句话体现出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④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诗人汪国真的名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强调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要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下面与该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①“生命原本全是空格,需要你一样样填满。”

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③“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④“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题型: ※难度:较难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8年,我国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威就和宝青经验。关于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社会主义原则是不能改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是不能变的,共产党的领导是必须坚持的;要改的,要变的。是那些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妨碍百姓生活幸福的制度障碍。

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我国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今年的减税降费,规模大,涉及面广,力度空前。配套措施要及时跟上,出台的政策要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绝不能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

(1)结合材料,谈谈改革开放改什么、怎么改是如何体现运动和静止关系的。

(2)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现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阐明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理由。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月球,俗称月亮,是太阳系中第五大卫星,人类对它充满无限的退想,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测。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实现了人类月背软着陆,创进了人类月球探测奇迹。

(1)对月球的科学探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2)请你为人类探测月球的不断深入提出唯物论和认识论的方法论建议(共3条)。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中国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饱经沧桑,中国人民饱受蹂躏,这时的中国渴望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渴望摆脱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渴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站起来”就是这个时代的“中国梦”;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梦”是要使中国富强起来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材料二  今天,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前所未有的接近。“道虽迹,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把“中国梦”变成现失,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艰辛奋斗和埋头苦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和平崛起的烦恼,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压力,发展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和挑战,迫切要求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迫切要求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更多的辛劳。

(1)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中国梦”的原因。

(2)运用“实践的特点”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