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精日”分子的言行丑化中国历史、对历史事实进行歪曲抹黑,本质上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
②“精日”言行消除了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损害国家和民族尊严,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不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①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人们心中闪亮。
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④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解析】
本题以“精日”分子的言行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精日”分子言行的错误及其危害。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学生需要结合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对接分析。
根据材料“‘精日’”分子以各种方式践踏抗战先辈之伟绩,损害国家之尊严的现象”“极端崇拜日本,甚至到了仇恨自身民族、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耻的地步”可知本质上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可知损害国家和民族尊严,对社会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不利于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分析说明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出现的新态势,如何全面加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即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题型设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学生结合课本的知识,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的角度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