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C
【2】D
【解析】
本题从“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为设置情境,主要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①:真理具有条件性,超越了历史条件真理可能变成谬误,①表述错误。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材料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准时发射、准确入轨,原计划在近月制动前实施的3次轨道中途修正,只于12月9日进行了1次,就达到预期目标,说明了尊重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实验活动可以事半功倍,②表述正确。
③:材料中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发射,原计划实施3次轨道中途修正,而最后只进行了一次就达到了预期目标,说明发射过程还是很成功的,并没有突出“并不是一帆风顺”,所以③表述与题意不符。
④:人们对于太空的认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加深,对于月球的探索也在随着认识工具的日益完备而不断深入,说明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着人们认识的发展,④符合题意。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①:意识从本质上看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不能说错误的意识不能反映客观存在,①表述错误。
②:随着嫦娥四号探测器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帮助人们澄清了对于月球背面的许多虚假认识,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符合题意。
③:人的认识因为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具有反复性,因此,人要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必须要克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材料中因嫦娥四号探测器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帮助人们澄清了对于月球背面的许多虚假认识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所以③符合题意。
④:该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表述明显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知识掌握程度,其中,以下误区要引起重视:
1、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不能是“动物”或“人工智能”,同时,它又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是要求我们要重视实践,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二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推动实践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