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90025×(6%-2%)=3601(人)
意义:①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②有利于贯彻落实共享理念,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有利于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意两点得分)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做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相结合。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改变以在扶贫工作中不分主次的做法。
【解析】
本题以“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为背景,从经济和哲学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矛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有两小问:
第一小问属于计算题,要求计算2020年要完成贫困发生率低于国家2%的标准,该地区至少比2018年要减少多少贫困人口。解题时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并运用材料中提供的公式,直接进行计算即可。
材料中贫困发生率的计算公式是:贫困发生率=贫困人数(人)÷统计人数(人)×100%,该乡镇拥有90025名农业人口,贫困发生率为6%,则此时的贫困人数为:90025×6%。要完成贫困发生率低于国家2%的标准,则此时的贫困人数应为:90025×2%。可见,该地区至少比2018年要减少的贫困人口是:90025×(6%-2%)=3601人。
第二小问属于意义类主观试题,答题范围:经济生活,要求谈谈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有何经济意义。
脱贫有利于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故意义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材料中强调“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因此意义也涉及贯彻落实共享理念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要求结合材料二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答题范围:生活与哲学,知识限定:运用矛盾的观点。
通读材料后,由“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可知,原因涉及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可知,原因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由“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可知,即反对主次不分,原因涉及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