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安徽省黄山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题目】网络热词“吃瓜群众”中的“瓜”,实际上是“瓜子”的意思。在论坛中,有人发言讨论一个话题,后面就有一堆人围观,此时就会形成如下面的盖楼、刷屏:“前排出售瓜子”、“前排吃瓜子”、“前排吃瓜”、“吃瓜群众”。这表明(    )

A.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 D.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漫画《再鼓的钱袋也填补不了脑袋的空白》批判了某些人错误地认为(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物质条件可代替精神文化

④文化与经济亦步亦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9月20日,“书桌上的紫禁城——故宫文具品牌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敬胜斋举行,会上,故宫文具共发布了包含学生文具、办公文具、商务文具、礼盒文具和益智类文具的全线百余款文创产品,产品品类涵盖了本册、笔、包袋、学习灯具、桌面收纳、套装文具等140多个品种。这说明(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着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西汉悬泉简牍、东汉《燕然山铭》摩崖拓片、西藏阿里出土的汉代“宜侯王”文鸟兽纹锦……从6月19日起,来自全国多家文博机构的精品文物在“2020丝绸之路周”的主场活动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对外展出,向观众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学互鉴。对外展出精品文物,这是因为(    )

①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②精品文物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④精品文物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20年4月1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推出原创微视频《决胜:为人民而战》,回顾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疫”中“人民”的分量。《决胜:为人民而战》微视频的推出表明(    )

①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科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并存在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和申遗(   )

①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②创新了文化传承方式,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史

④拓展了文化传承的载体,有利于更好传承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在 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 由此可见(    )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并无差异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20中西文化交流新闻发布会”于1月19日在广东佛山举行。主办方邀请了法国、美国、捷克等多国艺术家出席发布会,对外公布了2020年中西文化交流的项目的计划,并表达了通过艺术促进中西文化交融的美好愿景。本次活动(    )

①搭建了中外各国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②是中国对外最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③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消融了世界各国文化差异,增加了文化理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20年,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与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动建设中缅互播互译合作中心,缅语配音版《红楼梦》、《西游记》等电视剧在缅甸相继播出,缅甸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也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媒体上播出。中缅互播互译(    )

①尊重了文化差异,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推动了文化传播,有利于彰显两国优秀文化魅力

③创新了文化内涵,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④实现了文化共享,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化同步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俄罗斯和爱尔兰分别决定从2019年、2020年开始将汉语作为全国统一考试(相当于中国的高考)的选考科目。这主要表明(    )

A.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B.教育考试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C.汉字是世界文化传播的基本载体 D.中华文化逐渐被其他国家所趋同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播出后圈粉无数。节目以习总书记在重要讲话、文章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人点,在全释传统经典中解读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在娓娓道来中展现经典魅力接地气,更有人气。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思想价值

②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源自于优秀传统文化

③我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

④该特别节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9月16日,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双方将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通过“数字化+云化+AI化”,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化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这有利于(    )

①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②丰富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创新    ④科学技术决定文化发展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真正做到个性化辅导”“先试听,再付费”,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网课”作为提升学习成绩的帮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课”被誉为“教育的革新”。“网课”的出现:

①表明网络教育作为新事物将取代传统的教育方式

②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使以网络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有助于更好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创造文化中的特定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诵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因为(    )

A.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B.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C.只要继承了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 D.先继承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电影《攀登者》根据中国登山队队员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史实改编,讲述中国登山队完成世界首次北坡登顶并实地勘测出属于中国自己测量珠峰的“中国高度”。为了让这部电影更加真实,演员们特地去海拔5200多米的岗什卡体验生活。有网友说,观影过程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每一名中国人都要用“攀登精神”来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从中获得启示是(    )

①文化创作要注重实践,才能推动文化体制改革

②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③先进的文化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提升人民思想境界

④作品只有如实反映真实事实,才会释放恒久的魅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点影片《中国机长》在创作拍摄过程中,演职人员对民航系统的重要环节、职位和专业化技术都进行了深入有效的体验和交流,对影片所呈现出的过硬的专业化气质带来了很大帮助。这要求广大电影工作者(    )

①应该力求真实,还原实际生活原貌②植根于民族历史传统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

③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精神④以更高的艺术水准和专业标准来要求自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①汉字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语文部编教材,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该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的49.3%。可见,部编语文教材的使用(    )

①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发挥了教育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

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该理念的文化基因在于(    )

①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

③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④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疫情之下网络上充斥着来源不明的截图、短视频或者聊天记录,让人们真假难辨。为协力治理互联网上的疫情谣言,个人应该(    )

①坚持科学精神,提高理性判断能力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③提高信息辨别力,不轻信各类谣言④加强互联网建设,进行积极的舆论引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修例风波”3个月以来,昔日的“东方明珠”被摧残得千疮百孔。一些港媒长期毫无民族自尊自爱,不遗余力地向香港市民灌输西方意识形态,部分香港年轻人充当“反中祸港”暴乱的急先锋,让越来越多的人反思通识教育和有毒媒体存在的问题。这对香港的启示是

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抵制西方思想文化

②对教育和传媒正本清源,引导建立正确的国家观

③净化文化环境,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

④培育民族精神,发挥“主心骨”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9年4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文强调,文艺创作学术创新要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为此,文化工作者应该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抵制落后文化侵蚀

②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③立足于满足文化市场需要,兼顾社会效益

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锐意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20年5月,Y市举办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来自基层的社区文化志愿者通过各种形式,从多角度展演了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开展该活动(    )

①要加强实践养成,使其外化于行②是实现中化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

③应强化教育引导,促其内化于心④要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不会让仗义出手者陷入法律与道德困境。民法典鼓励见义勇为,明确减免救助人责任,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这有利于(    )

A.引领社会风尚,左右社会发展 B.固守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气

C.营造良好氛围,培育核心价值 D.坚持多元指导,突出主流意识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习近平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中国梦。这要求

①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和创造的活力

④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部分省市投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以不同方式强化了“劳动光荣”的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讲述“工匠精神”“劳动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等内容,阐述“劳动精神”的内涵、意义。语文教材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了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历史教材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介绍了隋朝工匠李春、“铁人”王进喜等人物;在《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编入反映“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人类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等内容,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

请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劳动光荣”入教材对学生的成长的意义。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贫困地区不仅需要经济扶贫,还需要文化扶贫,某“文化扶贫小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他们从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两个层面与某贫困县结帮扶关系;鼓励该地区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讲仁爱”的时代价值,推进传统文化进农家,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同时,利用互联网,通过手机APP、在线课堂,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多致富技术;通过以老带新,委托培训等方式,培养出乡土文化人才,解决基层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某“文化扶贫小组”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探月梦想征程中的里程碑。在“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研发过程中,设备测试遇到诸多问题,一大批老专家和年轻的科研人员一起讨论和分析症结所在,夜以继日地测试、修改,直至彻底解决;针对“嫦娥四号”着陆器落月的地形崎岖、着陆困难的情形,航天工作人员没有采用美国、苏联早期的“盲降”着陆方式,而是自主研发,在月球着陆器上首次应用避障技术……经过上万人的协同努力,耗时四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智能“避障”式安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航天工作者如何诠释中华民族精神?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提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立根塑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请就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字数不超过15个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