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届百校大联考全国推荐高三上学期联考(一)政治试卷(解析版)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6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说:“一国道路的选择,关键要复合国情,现代化不是单项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阿拉伯谚语讲‘自己的直角才知道哪里痒’。在发展道路的探索上,照搬没有出路,模仿容易迷失,实践才出真知。”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社会价值观的主导者历来属于人民群众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和国内经济转型,过去很多热门行业将风光不再,年轻一代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轨迹也将因此而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这说明

①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价值的实现,无法超越社会条件的制约

②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年轻一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③年轻一代人的人生道路将更加曲折,必须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

④在时代的进程中塑造和完善自我,是年轻一代成功的必由之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    )

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有人研究发现,汉字中表达人体器官的字,大多会有“月”字旁——肝、脾肺、胃、肾、胆……“胖”属于正常状态;表达不健康的情况会用——病、療、疗、疡、拒、疮、疯……所以,“瘦”是病,得治!这种思想方法(    )

①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纯属主观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③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

④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往一匹健壮的骏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再添加一根稻草,马还是丝毫没有感觉;又添加一根……一直往马儿身上添稻草,当最后一根轻飘飘的稻草放到了马身上后,骏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在社会研究学里,取名为“稻草原理”。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与下列选项一致的是(    )

①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②一叶落而天下知秋

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出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    )

①供给侧改革是两点中的重点

②认识事物要善于分析主流和抓住本质

③把握供给侧主要矛盾的规律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重视结构性改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B.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

D.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年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她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发展青蒿素。屠呦呦获奖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体积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疟疾的传统医疗是律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奴隶遭遇挫折,疟疾发病率再次升高。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例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术,最终成功提取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青蒿素。这一发现的关键技术是屠呦呦本人提出并做出来采用乙醚提取青蒿素。正是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毅力、默默奉献的心念、不断创新的精神,才出现拯救了成千上万生命的一线药物。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屠呦呦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题型:探究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5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发利用好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战略资源,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当前,要顺应潮流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以企业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策支持,着力营造宽松公平环境,建立市场化应用机制,神话大数据在各行各业中的创新应用,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与需求紧密结合的大数据产品体系,使开放的大数据成为促进创业创新的新动力。

结合材料,分析在促进大数据的发展中如何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题型:辨析题 ※难度:一般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或贤良人士,被称为“乡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乡贤文化,有着广发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还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各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乡贤”或用自己的优良品行引领社会新风尚,或以身作则传承家风,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乡风。“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

有人认为:“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就要发挥‘新乡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决定作用。”你如何评价该观点,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