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题目】目前,我国中央购政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财政收入,但支出只占全国的20%左右,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科学的问题逐渐暴露。在财权与事权不能匹配的情况下,地方被迫转向土地财政寻求财源,形成了严重的土地财政依赖症,扭曲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路径。这表明,地方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症需要
①推行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完善中央与地方支出
②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③减轻地方财政负担,避免地方出现财政赤字现象
④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发挥财政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面对材料中提到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科学的问题”, 地方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症需要推行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完善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①②适合题意;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增长,③是错误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财政属于科学的宏观调控,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题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引用古文经典,形成了独具个性风格的“习语”。其中,“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和“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启示广大党员
①惩戒不法之徒,坚持有贪必肃
②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
③加强党内监督,改进工作方法
④坚守党规党纪,防腐拒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知识。“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表明了我们党对腐败问题的鲜明态度,旨在让政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彰显了我们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定决心,对应④。“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旨在勉励广大共产党员要正心修身,心存敬畏和戒惧,坚守党纪党规,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对应②。要注意行为主体与措施的对应性。故本题答案选D。
【题目】2016年12月2日,最高法(第二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纠正21年前的冤案,改判聂树斌无罪,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最高法设置巡回法庭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由最高法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事案件,有利于方便当事人诉讼,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从而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从唯物史观看,最高法设置巡回法庭
①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上层建筑领域重要改革
②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使其拥有国家最高审判权,纠正社会一切冤假错案
④体现司法领域坚持自主创新,为百姓办实事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最高法设置巡回法庭是上层建筑的改革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体现司法领域坚持自主创新,为百姓办实事,①④适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最高人民法院具有最高审判权,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题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7年1月11日发表的《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指出,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应是多层次、复合型和多样化的,集体共建的,是地区国家共同的事业,应建立在共识基础上,是长期渐进的过程,应与地区经济架构建设协调推进。这一判断告诉我们,实现亚太安全需要( )
①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②推动亚太地区经济、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③亚太各国以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作为支撑
④各国把维护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政策目标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指出未来的地区安全架构应是多层次、复合型和多样化的,集体共建的,是地区国家共同的事业,这表明了实现亚太安全需要亚太各国以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作为支撑,故③入选。再者,白皮书又指出,实现亚太安全需要应建立在共识基础上,是长期渐进的过程,应与地区经济架构建设协调推进,表明了实现亚太安全需要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故①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A。
【题目】2017年3月,英国一科学家团队将树叶、木头等生物质浸泡在碱水中,加入有催化作用的纳米颗粒,放置在灯光下而成功收集到氢气,可用作清洁燃料。这对以较低廉成本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从生物质中提取氢气的成功实验印证了
A. 只有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反映才具有主动创造性
B. 按规律办事就能衍生出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
C. 科学理性为发现自然事物的特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D.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科学实验能化意象为现实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从生物质中提取氢气的成功实验印证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质,能够将人们头脑中的东西转化成现实的东西,D适合题意;无论是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反映,还是现象的反映,都具有主动创造性,A是错误的;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科学理性属于意识的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C是错误的。
【题目】一个英国科学家团队征集了24名志愿者,让他们分组在虚拟情境下凭借卫星导航或自己能力认路,同时用仪器扫描他们的大脑。结果显示,自己认路的志愿者大脑海马体和前额皮质区域扫描图像有明显突起,而靠卫星导航的志愿者这两片大脑区域却全然无活动。这一试验证明了
①科技手段的使用正逐步改变着人脑的生理构造
②长期依赖科技将导致人类自身认识能力的退化
③意识活动对人脑各区域的运行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人们可以认识人脑的运行机制,揭开智慧的奥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本题为科技题材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意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该试验只能证明人的思维能引起大脑生理活动的变化,并未证明会导致人脑生理构造的改变,①不符合题意;对科技的依赖只是削弱了人类部分认识能力,而不是全部认识能力的退化,选项②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自己认路的志愿者大脑海马体和前额皮质区域扫描图像有明显突起”表明人们可以认识人脑的运行机制,解开智慧奥秘,同时说明意识活动对人脑的调节和控制作用,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题目】我国地名文化源远流长,比如武汉市一元路、二寨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等地名,承载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给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这些老地名
①作为重要的文化遗存,能够与当代人生活及精神需求对接
②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③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④营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继承,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这些老地名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能够与当代人生活及审美需求对接,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故①③符合题意;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主要是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不仅仅是因为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且材料未强调地域文化特色,故②不符合题意;这些老地名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故④错误。故选C。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甘肃网2017年2月l5日讯,华亭县把文化扶贫列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以文化阵地扶贫、公共文化服务扶贫、文化产业扶贫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有效解决了文化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一个地区的贫困,表面上看属于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考察,往往有着极深的文化根源,人们的经济状况与其科学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文明开化程度紧密相关。
材料二 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是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的必要路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分析党和政府应如何处理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文化的重要性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3)文化扶贫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请就教育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为某村委会进行文化扶贫工作设计两条动员标语。
【答案】(1)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卜相互转化,经济扶贫为文化扶贫提供物质保障,文化扶贫为经济扶贫提供精神动力;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百转化,要求我们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义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央,学会统筹兼顾,经济扶贫是扶贫工作的主要抓手,文化扶贫是经济扶贫的有益补充,二者相得益彰;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扶贫工作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不能忽视文化扶贫。
(2)①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其实实质就是要肯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通过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万村书库”工程,能够丰富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①书香引领文明、教育助推发展;②增文化之底蕴、促经济之发展。(学生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精准扶贫中的文化扶贫为话题,以华亭县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有效解决了文化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一个地区的贫困和文化扶贫的重要性为载体,从哲学生活和文化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分析党和政府应如何处理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的关系,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此考生首先可以从对立统一的观点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最后可以从进行总结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文化的重要性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属于认识类的解答题。考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的是本题其实质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的知识。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和文化对人的作用,因此考生可以分别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展开说明即可。
(3) 本题比较考查,以文化扶贫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为话题,要求考生就教育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为某村委会进行文化扶贫工作设计两条动员标语。考生所提的标语 围绕着“教育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这个主题,同时要符合动员标语即可。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