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联系的观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鲁迅把“立人”和国民性改造、新文化建设联系起来进行文化改造,并调整思路用创新笔法创造新文化;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鲁迅文化观着眼于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进行调试和兼容,中西兼顾,创造新文化;③坚持用发展观看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形成独特的文化观;④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高举“拿来主义”创造一种属于新时代和新世纪的中国文化。
(2)①把握时代发展潮流,在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碰撞中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价值;②正确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既要“取今复古,别立新宗”,又要“拿来主义,经销不介怀”,主动担当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坚持以我们为主,为我所用;④勇于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满信心。
(3)示例:民族文化的灯塔,不灭的灵魂;精神永存,光照千秋。(两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以鲁迅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却始终如一条涓涓细流,从未间断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究鲁迅能够剖造出一种属于新时代和新世纪的中国文化的原因。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本题中,考生着重可以从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辩证否定观以及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等角度进行展开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鲁迅文化观对我们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解析试题。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归纳为什么要这样做。故本题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中华文化的价值、正确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时,坚持以我们为主,为我所用以及文化创新等角度进行作答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为某校举办鲁迅逝世80周年纪念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民族文化的灯塔,不灭的灵魂;精神永存,光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