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的主张基于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做出的。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的主张有利于弥合对抗、冲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中国的主张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的主张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2)①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人民币的逐渐成为世界货币,稳定国际金融。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重点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带动非洲全面发展。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世界反腐进程。(每点2分)
【解析】本题以中国秉持全球治理理念,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主体、唯物辩证法等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的角度,设问指向阐述中国“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根据设问确定知识限定范围是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可以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理论,比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等知识。其次始终围绕设问方向分析,不能偏离主题,设问的方向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得到广泛认同的原因。此主张属于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就可以考虑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此政策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可以考虑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等知识。
(2)本题考查辩证法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在这一外交实践中是如何践行“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原则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辩证法主要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的否定观;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践行“义利相兼、以义为先”原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