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材料一中如图反映了2012年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农村、全国、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下降,第二季度后稳中有升,消费者心理状态趋于乐观。2012、201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高于城市,因此,农村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于全国和城市,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很大。收入差距会影响消费信心指数。
材料二中表1反映了2012—2013年中国GDP增长率、CPI同比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在2012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有所下降,第四季度后趋于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引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表反映了消费者信心指数受经济发展水平、物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
(2)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当前收入,提高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受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较大,提高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必须缩小收入差距。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提高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消费者的主观心理状态也会影响消费,农村和城市消费指数都趋于乐观,农村高于城市,提高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②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通过财政增加民生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障社会公平,提高居民消费信心。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提高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必须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为图表题。要求学生从图表中概括出有效信息。回答本类试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仔细分析,对图表中的数据加以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注释,这个往往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2012年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农村、全国、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下降,第二季度后稳中有升,消费者心理状态趋于乐观。材料二中表1反映了2012—2013年中国GDP增长率、CPI同比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在2012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有所下降,表反映了消费者信心指数受经济发展水平、物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
(2)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要求学生回答影响消费的因素和财政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根据教材知识,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收入、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差距、物价的变动的都是影响消费的因素。所以考生从这几个因素回答即可。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提高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必须发挥财政的作用。本题难度不大。
(3)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材料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要注重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收入、物价等客观因素,又要注重分析消费的心理状态等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主观因素。考生据此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