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届高三1月检测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2016年11月,全国各大城市网约车新政纷纷出台,其中排量不少于l800毫升、轴距不少于2700毫米等一些新标准将很多已往册的小排量网约车排除在外。这些政策对网约车及传统出租车市场带来重大影响,下图对此表达正确的是:

A.

B.

C.

D.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近期,国务院宣布取消地方卫生部门对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4类公共场所核发的卫生许可证,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统一颁发食品经营许可证。该新政旨在:

①降低市场准入,促进大众创业

②统一市场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③完善征信体系,强化社会监督

④统一行业标准,提高食品质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摩托罗拉的品牌、员工、专利、产品及其与全球各地运营商和渠道商关系网络都归联想集团。联想集团的收购有利于

①开拓国际市场,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②储备人才技术,提升产品研发水平

③扩大企业规模,确保企业规模效益   

④转变引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题目】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下列各项属于转移支付的有

①政府为失业者提供的失业救助

②政府向公民收取的证件工本费

③农民获得的粮食直接补贴

④农民依法取得的经营性收入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题文)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是实现公民权利的基本途径。对下列行为的判断正确的有(   )

①甲向区人大反映拆迁问题——行使提案权

②乙参加本村村委会选举——参与民主管理

③丙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行使监督权 

④丁参与监督燃气价格听证会——实施民主决策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当前,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大都与不良政治文化有直接关系。比如,在党内还存在庸俗人际关系,一些人用称兄道弟代替“同志”之称;一些人拉关系、 建立各种“关系网”,分亲疏远近、搞门户之见,使党内关系变成了利益关系。构建良好政治生态,需要中国共产党

①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②依法执政,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行政监督体系 

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④组织文化建设,开展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突显了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之所以建立这一机构,是因为

A. 国家安全是我国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

B. 国家安全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C. 国家安全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D. 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以脚尖快速旋转是芭蕾舞的经典动作。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长期旋转训练使芭蕾舞者特定的脑部位发生改变,抑制眩晕感的传递。未来有希望通过类似方法,刺激慢性眩晕症患者脑部,为慢性眩晕症提供新疗法。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在于:

①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唯一特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湖南省某中学为了适应高考改革的步伐,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兴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回顾过去一年,“新常态”无疑是描述当下中国的关键词之一。进入“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意味着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

材料一:2002~2013年A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年份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2002

7703

6030

407

2467

1834

47

2009

11759

8697

591

3587

2829

74

2013

22780

15903

1141

7382

5530

183

 

 

注①2013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之比为196:111:119:100;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1%、6.5%、6.6%和5.5%。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材料二:新常态下,挑战增多,M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M省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以改革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经济发展为着力点,有效推进经济增长后劲和可持续性;以百姓诉求为关键点,牢牢把握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以依法治省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

(1)上图和材料一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谈谈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立化消费潜力。

(2)根据材料二,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知识,分析M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遣经济“升级版”的。

 

【答案】(1)图4反映出2009年到2014年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下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特别是2012年之后,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了投资,达到50%以上;但是与世界平均及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材料一反映出近年来,随着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比重偏低,且城乡、地区差距大,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大。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收入差距是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应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提高我国居民的总体文化消费水平。③生产决定消费。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④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协调消费,增加对文化产品的消费。

(2)①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②履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③关心群众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④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建设法治政府。

【解析】本题以消费和投资对GDP的贡献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影响收入的因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等知识点,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有两小问组成,第一问是图表题,做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看标题,看图表,看注释,并注意图表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做到“横比、纵比、综合比”,横比找差距,综比看变化,表间找关系,然后透过现象提炼本质。根据图表及注释看出,2009年到2014年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下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但是与世界平均及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材料一反映出近年来,随着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支出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比重偏低,且城乡、地区差距大,发展不平衡,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大。第二小问考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回答时要从影响收入的因素入手,生产决定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然后提出措施,如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就业增加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

(2)本题考查“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知识,设问指向M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要从政府的性质和职能、宗旨和原则、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接受制约和监督等角度思考,要求学生在复习是注意构建知识体系。

[/jzsjiale_fold]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较难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慈善思想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接……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凸展社会“正E能量”的网络募捐、微慈善等民间公益慈善迅速发展。但必须看到,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也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有网友认为,网络募捐是爱心与真善的体现,不能因担心被骗而停止善行,要积极参与网络捐助。也有网友认为,一部分人利用网络募捐和各种花招骗人善款,我不会参与网络捐助和别的慈善活动,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冷漠对待慈善活动的思想加以批评。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话知识,探究如何热心于慈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为使《慈善法》家喻户晓、慈善美德深入人心,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就耍抓住事物的主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没有分清慈善活动的主流和支流,没有分析具体慈善活动的真与伪,冷漠对待所有慈善活动,不利于培养个人美德和促进社会和谐。

③大多数的慈善活动是传递社会iE能量的,在法律护航下,人人热心慈善活动,才能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繁荣发展。

(2)①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改变冷漠对待慈善活动的思想。

②自己主动参与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从身边的点滴公益小事做起,傲慈善活动的热心人。

③采用适当的形式面向全社会宣传慈善文化,使群众懂得憨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参与慈善活动。

(3)示例:

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利用影视、小品、歌曲等多种文艺形式,让《慈善法》和慈善文化深入人心。

开展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传播《慈善法》和慈善文化。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通过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矛盾的主次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点,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题考查对立统一的观点,设问指向对冷漠对待慈善活动的思想加以批评。解答时首先明确对立统一的观点包括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然后把握材料关键信息“鱼龙混杂的现象”“网络募捐是爱心与真善的体现,不能因担心被骗而停止善行”,调动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如何热心于慈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属于措施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角度思考回答。

(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本题设问指向为使《慈善法》家喻户晓、慈善美德深入人心,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可以从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如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影视、小品、歌曲等多种文艺形式传播《慈善法》和慈善文化。

[/jzsjiale_fol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