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有利于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监督,防止权力缺失和滥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②有利于实现权为民所用,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③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③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适应了经济基础的发展,能够推动依法治国的发展,有效形成国家层面的、全方位的监察网络。
(3)以人民的名义反腐倡廉;利剑在握,打响反腐攻坚战。
【解析】本题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在全国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等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知识,设问指向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积极影响,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通常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所以在审题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解答时注意从材料中“监察职权”的角度说明,可以从监督的意义、人民的利益、法治社会发展等角度作答。
(2)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设问指向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解答时要注意设问的角度,首先要明确国家检察委员会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关系,从而分析其意义。
(3)本题设问指向请你就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写两句宣传标语。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宣传标语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宣传标语设计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在整体上,宣传标语要符合简洁、精练、健康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