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价值观自信与文化自信,形成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人。②通过培育价值观自信,有利于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③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一起成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④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不同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收到的成效不同。先进的理念能使青年学生积极接受和认同,落后的理念则难达预期效果,可见该观点具有合理性。②认识发生作用需要条件,认识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教育者的理念如果不通过实践,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该观点具有片面性。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跟上青年学生生活变化的新节奏,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3)示例:①以“法治”为主题出一期板报;②开展以“向善”为主题的志愿者活动;③开展“爱国”主题中国古诗词朗诵比赛。
【解析】本题以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的内容为背景,组织三个设问,检测学生对哲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较大,第二问难度较大,第三问较为简单。
设问一,在新时代,价值观自信对于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对此加以说明。设问要求调用的知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属于中观切口主观题。首先明确该知识点包含的知识有: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然后把价值观自信与这些知识点对接即可。
设问二,根据材料有人得出结论:“对青年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收到成效取决于教育者的理念。”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角度对此观点加以评析。考查对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属于评析类主观题。首先明确评析点。1.教育者的理念对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2.仅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可以,为什么;3.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在分析这三个问题时与实践和认识的知识对接即可形成完整答案。
设问三,某班团支部准备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请你帮忙策划两项活动。该题属于半开放性问题,限定的条件是某班团支部,活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涉及两个活动即可。
原理内容 |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
方法论 |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②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