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通过决议的形式,提请全国人大修改宪法,体现了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②监察委员会的负责领导由人大任免,受人大监督,同时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监督,体现我国国家机关实施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③党着力推动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解决自我监督的难题,体现了党把握科学的执政规律,不断增强执政能力。④党中央作出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表明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自我监督的历史性难题找到的一条科学路径。②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我党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突破旧模式的重大决策,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新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③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此次改革将为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奠定坚实宪法基础、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解析】
整体本题以“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为背景材料,分别考查了政治生活知识和哲学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进行精准审题,明确问题设置的知识范围,。在进行分析材料时一定要根据问题的设置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本题第(1)小问需要找准材料中的主体,第(2)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答案的表述必须是教材知识和材料信息的有机结合。
第(1)小问以“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为素材,考查了中国共产党、人大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一方面,在审题上要把握好要求的知识范围。本题要求的知识范围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所以考查的是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另一方面把握好问题的指向性。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要掌握该题型的解题方法。这种设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解答此类问题先将材料分成若干层意思,把所学教材知识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第(2)小问以“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为素材,考查“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包括的知识点,该知识范围内主要包括辨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社会作用三个知识点。结合材料,运用该知识分析党为什么要不断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创新即可。这种命题难度较小,但需要重视对哲学原理规范性、完整性的理解。
解析:第(1)小问要求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体现的道理。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同时要明确该题设问是“体现类”主观题。其次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该材料的主体有中国共产党、监察委员会、全国人大,阅读材料时分别找出三个主体的行为,将主体的行为与教材知识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
第(2)小问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分析党为什么要不断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创新。解答本题首先审好设问。本题的设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该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主要包括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社会作用三个知识点。二是要求分析的是党为什么要不断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创新,属于“原因类”的主观题。其次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该材料的有效信息是“为解决自我监督的历史性难题找到的一条科学路径”“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奠定坚实宪法基础、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然后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创新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些有效信息,把教材知识与这些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有机结合,整合知识,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