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会议确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是发展实体经济,人大依法进行决议并监督政府落实,政协积极建言献策。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十九大对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布局,确定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着力点。
③人大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拥有决定权和监督权。人大依法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发展实体经济提出建议措施。
④政府是行政机构,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府落实人大的报告,具体部署实体行业税费减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⑤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政府具体部署实体行业税费减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⑥人民政协旅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列席人大会议的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对发展实体经济建言献策。
(2)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促进技术革新,劳动者素质提高,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科技体制改革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引领新一轮的生产关系变革。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培育科技人才队伍,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创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引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3)网络微课——利用“互联网+教学”的形式,创新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外的师生交流;
食堂预约小灶——利用“互联网+餐饮”的形式,同学可以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需求,提前3日向食堂提前预约餐点;
网络约课——创新教务系统,实现同学网络选课、选教师和选教室。
【解析】
本题以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创新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按照上述原则,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党的十九大”“人大会议”“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国务院”,调动运用各个主体的地位、作用和意义等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知识,设问指向创新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指向: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实体经济发展分析。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热点。请以“创新进校园”为主题,结合中学生活特点,自拟2个校园创新活动,包括活动主题和形式说明。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