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④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增强通过基础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目的性和计划性。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生产实践体验,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工匠精神的认识。③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组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鼓励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向普通中学开放等可以使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不断深化。
(3)答案示例:强化工作协调;营造良好环境。
【解析】本题以弘扬工匠精神为话题,分别从哲学和文化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教育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的特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将工匠精神培育融人基础教育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的简答题。考生可以从人的素养的形成、教育在文化传播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角度进行说明。最后还可以从将工匠精神培育融人基础教育可以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说明。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将工匠精神培育融人基础教育的要求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然后考生可以从实践的特点的角度说明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然后可以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说明;最后可以从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角度说明可以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3)本题以假如你所在的学校计划开设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为话题,要求考生为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的实施提两条建议,比较开放,只要所提建议合理,且具有操作性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