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复制链接]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2016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自10月12日起陆续发行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3枚,其中金质纪念币1枚,银质纪念币1枚,铜合金纪念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对该套纪念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该纪念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该纪念币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

③该纪念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其价值由其独特的收藏、保值、纪念和投资功能决定

④该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所以其购买力由国家规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目前,越来越多的超市开始销售有机蔬菜水果,这些蔬菜水果的价格要比普通蔬菜水果贵好几倍,但是销路依然很好。这意味着(  )

①有机蔬菜水果的高质量决定其价格              ②有机蔬菜水果的高需求决定其价格 

③有机蔬菜水果的价值量比普通蔬菜水果大        ④生产者可能会扩大有机蔬菜水果的种植生产规模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某地为回民聚居地区,居民喜食牛肉和羊肉。该地大力发展肉羊养殖业,羊肉供给大幅增加,价格下降。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能够正确表示牛肉需求变化趋势的是

 

A. A    B. B    C. C    D. 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据海关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7.21万亿元,增长15%。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的原因可能是

①我国人民币持续升值

②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③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④“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商贸往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要求

①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

②诠释着“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

③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

④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我国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

B.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C. 扩大有效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D.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为了抑制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不少城市重启限贷限购政策。这系列政策

A. 违背了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则

B. 旨在调控房地产的价格

C. 均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D. 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而我国农产品常常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仍以普通产品居多。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举措是

①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③对接供求信息,面向市场组织生产

④大量进口国外优质农产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对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产生的基础 

③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汇 

④哲学不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任务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欧洲天文学家近日发表文章称,在距离我们39光年外,一颗围绕昏暗恒星运行的行星,被朦胧的大气层所笼罩,那里存在一个“水世界”。这一发现

A. 体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

B. 反映了人类认识的可靠性

C. 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D. 说明了外部世界的自发性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两位学者就“房地产限购政策”进行了一场激辩。一位学者认为针对某些人的投机炒作行为,政府限购非常必要;另一位则更加看重市场的作用,认为限购政策只会推迟 购房的需求。从哲学角度看这反映出

A. 真理是客观的,对同一对象只能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

B. 事物是复杂的,对同一对象不同主体会有不同的认识

C. 认识受主体因素影响,不同主体的认识没有对错之分

D. 真理与谬误相互转化,该争论有利于推动认识的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大数据分析在方法论上需要解决的课题首先就在于:如何透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集,实现对于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或某一种社会状态的现实态势的聚焦,即真相再现。这说明

①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存在方式

②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建立起事物的具体联系

③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把握事物多样性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实现健康中国的基本目标,要把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险,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作为五大任务。这说明

A.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B. 要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C. 整体性质决定于部分性质    D. 要用矛盾分析方法来分析问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题目】老师在课堂上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抓问题要抓到点子上,打蛇要打在七寸上,这些都说明做事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其中牵牛要牵牛鼻子是为了着力解决

A. 绳子与牛的矛盾

B. 人与牛鼻子的矛盾

C. 人与牛的矛盾

D. 绳子与牛鼻子的矛盾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对于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负担。漫画《选择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揭露矛盾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题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一语道出了住房的根本定位,这有利于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抑制房地产泡沫,解决百姓“住有所居”等问题。国家这一说法表明

①住房的价值取决于自身属性,与人类的需要无关 ②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

③人们在价值选择基础上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材料一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全国信息消费量

信息消费占GDP的比重

同比增长率

2012年

1.7万亿元

3.3%

29%

2015年

3.2万亿元

4.5%

超过30%

 

注:人均信息消费量我国为192美元,美国为3400美元。

材料二有专家提出,促进信息消费应以市场为向导,打破行业进入壁垒,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企业公平竞争,在竞争性领域坚持市场化运行。政府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安全诚信有序的信息消费市场环境。

(1)分析说明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促进信息消费。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材料一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放开两孩生育的背景,是中国人口形势已发生历史性转变,相比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等国,这些变化包括生育率超低,以及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突出、年轻人口占比过低等。

注:上图中两国左半边表示男性,右半边表示女性,底部的数字单位为千万,中间数字表示年龄段。

材料二俗话说“文章因时而著,政策因时而易”。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然后是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登的“进行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依据材料一和图表判断A、B哪个国家可能是中国?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普通二孩”政策将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动态调整的合理性。


题型: ※难度:一般

【题目】    网约车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引领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化出行方式。某校高二年级部分同学以“网约出行,让出行更美好”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1)阅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网约出行的意义。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中的某一恰当原理,说明应该如何认识网约车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