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直面问题,痛定思痛,启示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加减并举、破立相伴、新旧动能转换,启示我们要坚持全面地看问题,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③加减并举、破立相伴、新旧动能转换,还启示我们坚持两点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有加有减,有破有立,因地制宜,启示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①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判断是“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选择的基础。
②在长江生态保护问题上,“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判断摒弃了“环境代价得付”的错误,符合自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此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纠正“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选择,以“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担当,不急功近利,创造惠及长远、造福后代的潜绩。
(3)①舍弃“小我”,成就“大我”。②超越“小我”,追求“大我。
【解析】
本题以“长江”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材料重要信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特别是第三小题,更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首先,审设问。从设问中明确“与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有关的方法论启示”,指的是矛盾分析法:用全面的观点(对立统一)看问题;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其次,审材料。从材料中找出“面对长江之病”,江苏省近两年的做法:直面问题,痛定思痛;加减并举、破立相伴;有的整治、有的关停等。把江苏省的这些做法与矛盾分析法一一对应组织答案即可。
(2)首先,从设问中明确本题考查的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及评判标准。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面对环境污染,如何进行生态保护的:必须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摒弃那种认为追赶发展阶段“环境代价还是得付”的错误行为,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功成不必在我”,从而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功成必定有我”。运用课本上的语言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3)这一题既考查了课本上的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功底。标语,既要简捷明了,还要朗朗上口。做好这一题,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处理好‘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