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庆祝“中 国农民丰收节”,离不开农民的创造性活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应激发农民的主人翁精神,切实让 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农民生活富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生态旅游、评选乡贤等形式庆祝 “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优秀文化对农民的影响,促进农村生态 宜居,推进乡村治理有效。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文明,振兴乡村文化。
(3)答案示例:游岭南水乡,品德顺美食;游西樵山水,赏渔耕文化;农民赛技艺,喜迎丰收节;展乡村律动,歌时代新风。
【解析】
本题以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传统传统农耕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以及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从社会历史主体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总体来看,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其设置比较科学。根根据材料的表述,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故主要考虑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角度展开;材料中,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应激发农民的主人翁精神,切实让 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故主要可以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此类题目主要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或影响作出具体分析。故考生要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故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及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围绕“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设计三个节庆主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融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等为一体,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游岭南水乡,品德顺美食;游西樵山水,赏渔耕文化;农民赛技艺,喜迎丰收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