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设立“农民丰收节”,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文化符号、政策信号,也是鲜明的改革符号,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三农”工作。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设立“农民丰收节”,顺应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
(2)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历史继承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国农民丰收节”继承了我国自古以来对丰收的祈祷和渴盼,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设立农民丰收节,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推动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中国农民丰收节”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彰显民族文化自信,以最坚实的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
本题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首先,可以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的角度,分析说明设立“农民丰收节”,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其次,可以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角度,分析说明“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文化符号、政策信号,也是鲜明的改革符号;第三,可以从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角度,分析说明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最后,可以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的角度,分析说明设立“农民丰收节”,顺应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即可。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首先,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地位的角度,分析说明该节日继承了我国自古以来对丰收的祈祷和渴盼,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次,可以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设立农民丰收节,能够推动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第三,可以从传统文化的顺应时代变迁的积极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该节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彰显民族文化自信,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即可。
(3)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提两条方法论建议。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该题目突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