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题目】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人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在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的家风环境中长大的人很难想象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尊法度。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②文化环境决定的人的行事方式
③文化总会无形的塑造人的品格
④文化源于实践并塑造的每个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提议强调不同的家风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的品格和行为方式,这体现了①③。文化环境不能决定人的行事方式,②不选。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B。
【题目】进入2016年下半年,我国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步伐。改革从完善信息做起,其中包括抚养谁、赡养谁、有几个兄弟姐妹分担、医疗费用扣除等信息的完善。个税征收考虑以上因素
①彰显了税收取之于民,也能用之于民
②是为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③有助于减轻个人税负,扩大消费需求
④能弱化税收的固定性,促进社会和谐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税的作用的知识。题意强调个税征收要综合考虑个人家庭的负担和各种保障开支,这是为了真正发挥个税调节个人收人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同时这也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故②③正确。①与题意无关(“用之于民”材料没有体现)。这一措施并不会弱化税收的间定性,而是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的完善,故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C。
【题目】2016年6月27日,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标志着民法典编纂迈出关键一步。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同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一步,全国人大常委将在,民法总则基础上,编撰出一部内容协调一致、结构严谨科学的民法典,预计2020年完成编纂工作。民法典进入立法快车道
①凸显民法典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②体现了国家健全法制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魄力和决心
③有利于更好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表明人大有立法权,国家最高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大的职权的知识。国家根本大法是宪法,①错误:全国人大将在民法总则基础上,编纂一部内容协调一致、结构严谨科学的民法典,这体现国家健全法制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魄力和决心,②符合题意。民法典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同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快立法,有利于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③符合题意。最高立法权属于全国人大,④说法不科学。故本题答案选D。
【题目】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表明
①实践是真理实现其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人民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在实践中的追求和发展的真理的知识。题干内容强调实践的发展要求认识发展,即马克思的进一步中同化,不是强调真理的价值离不开实践,①不符合题意;认识的反复性是指正确认识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获得,题干强调认识的无限性,排除②,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题目】入世15年来,中国在不断受益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也更加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大对外投资国……这说明
①入世实现了我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发展
②我国加入WTO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③我国成为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和主导者
④我国已建成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体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WTO 的知识。入世以来,中国受益于全球化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①正确;中国入世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绩,证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是正确的,②当选;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规则的主要制定者,③夸大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错在“主导”;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体系,④错在“已建成”。故本题答案选A。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备受关注的盐业体制改革就此拉开序幕。
材料一 《方案》明确提出,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允许生产企业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自主确定生产销售数量并建立销售渠道,以自有品牌开展跨区域经营,实现产销一体;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销售的规定,允许向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购盐并开展跨区域经营。
材料二 盐,作为“百味之首”,一日三餐都不可或缺,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近年来,由于造假成本低,制售门槛低,利润巨大,而部门多头管理造成监督漏洞,使得近几年各地制售假劣食盐的违法犯罪不断抬头,以工业盐、印染助剂等盐产品为原料制贩假盐危害食品安全案件持续上升,部分地区呈高发、多发的态势。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维护食盐安全需要政府如何作为。
【答案】(1)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放开食盐价格,是尊重市场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市场通过食盐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②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食盐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是尊重价值规律的体现,有利于食盐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③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允许企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定价,是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④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允许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开展跨区域经营,有利于打破地方垄断,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维护食盐市场秩序。
(2)①加强市场监管职能,强化对食盐生产、批发、零售企业的监督与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盐产品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②加强文化建设职能,以诚信教育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提高生产经营者的道德素质。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堵住监管漏洞,提高监管成效。④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解析】本题以国务院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备受关注的盐业体制改革就此拉开序幕为话题,详细介绍了盐业体制改革的方案以及食盐市场的情况,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影响价格的因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规范市场秩序、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的职能、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知识。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价值决定价格,共供求影响价格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价格。其次可以从市场配置资源的角度分析说明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再次可以从充分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可以从打破行业垄断,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维护食盐安全需要政府如何作为,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设问的主体是政府,因此考生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的政府的知识,从政府的职能、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题目】雾霾的频繁出现催生了一个新的商品交易——“卖空气”。2016年入冬以来,标称来自山东威海,甚至从新西兰等地代购而来的瓶装空气,在电商网站及微信朋友圈里纷纷被叫卖,售价从5元到200多元不等。过去免费呼吸的空气在今天却被标上不同价格叫卖说明
A. 污染创造商机,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B. 自然环境恶化会增加人们生活的成本
C. 清洁空气因为有使用价值而成为商品
D. 清洁空气的稀缺度决定其价值量大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空气污染会增加生产和消费的成本,不利于经济的发展,B正确,排除A;C错误,使用价值是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共同具有的属性。只有具有价值的劳动产品才能成为商品;D错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故答案选B。
材料 2016年11月,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向全省中小学教师等征求意见。
教育部制定的2015版《中小学生守则》是大规则,相对笼统,没有区域差异,适用年龄段并不明确。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要把《守则》细化,把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落细、落小、落实。
对照教育部2004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分为二,分作初中版和高中版,更有针对性,体现了时代特征、浙江特色,讲究实用性,内容大于形式。
相比2004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浙江版”增加了不少内容。中小学都增加的内容:学会低碳生活,注意节约水电;记住父母的生日,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不挑食,按需取食,实行光盘行动;上健康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规范要求小学: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国旗、国徽的含义,会大声自豪地唱国歌;在升国旗、奏唱国歌的各种场合,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认识新朋友,要记住对方的名字;学会一至两项体育运动,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而对高中则要求:带着问题主动思考,多质疑多提问,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态度要诚恳……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修订的合理性。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浙江省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3)参照《高中生日常行为规范》,某中学开展了“学规范,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活动。围绕这一主题,请你拟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日常行为规范强调感恩父母、热爱祖国、勤俭节约等的同时,强调正确使用网络、低碳生活等,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日常行为规范,强调行为规范的养成要落实、落小、落细。坚持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目标。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浙江版行为规范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生守则》结合浙江省的实际,制定出具有浙江特色的日常行为规范。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浙江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为初中版和高中版,并顺应时代发展增加新内容,提出新要求,增强了针对性,更有时代性。
(3)告别陋习,与文明握手。当文明成为习惯,生活就充满阳光。
【解析】本题以,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向全省中小学教师等征求意见为话题,以浙江此次修正与教育部的颁布的中小学守则的对比,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修订的合理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然后考生可以结合材料从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目标的角度进行说明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浙江省制定《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是,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矛盾观的知识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生可以从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矛盾特殊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3)本题以参照《高中生日常行为规范》,某中学开展了“学规范,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活动,为话题,要求考生围绕这一主题,拟两条宣传标语,比较开放。考生所拟标语只要符合“学规范,向不良行为习惯告别”的主题即可。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人人终身学习知识网~是各类综合知识资源信息分享,提升综合素质与提高知识技能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Powered by 5wangxiao
© 2007-2021 5wangxiao.Com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