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有利于繁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②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构建文化秩序,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④文化影响人。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①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礼治和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既存在斗争性,又存在同一性,是对立统一关系。②礼治和法治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单纯的法治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文化昌明开放有利于国家治理,文化精神衰退则国家治理相对颓废。因此,在国家治理中应当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在礼治与法治的对立中把握统一,“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3)法治与礼治结合,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传统礼治思想与时俱进。
【解析】本题以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总体来说,是礼治和法治的结合,是礼法并治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当今社会治理为什么要“加强礼治,注重夯实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对材料的解读,需要考生从中提炼出有效的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的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本题考生着重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地位、文化对社会、对政治经济、对人的影响等几个角度分别加以阐述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评析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合理性。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本题考生在作答时首先要认真审设问,其次,要明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从设问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就如何加强“礼治” 写两条建议。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法治与礼治结合,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传统礼治思想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