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观点一:反对。理由: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②观点二:支持。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创新,也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其三,《词典》收录的字母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
(2)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3)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针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这个观点进行评析。本题限定的答题角度为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考生可以从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角度进行作答,还可以从当前的一些主客观的条件限制等角度进行作答以及认识发展的过程角度进行作答。
(2)本题要求考生根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将自己假设成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解答这道题目,考生可以从坚持实事求是的角度、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以及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等角度进行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