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党关于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提出到十八确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正是重视了这个量的积累,党才有了坚定与自信。
党果断抓住时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质的飞跃。
确定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的实现,为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①立足实践,针对精神匮乏的实际出台相关的意见,聚焦聚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一州一策。
②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重在提升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
③注重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
⑤注重提升民众的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3)例:从当地文化脱贫面对的实际出发;
分析当地文化脱贫的具体问题,找到适合的方法;
抓住文化脱贫工作中的重点:
树立创新意识,寻找新思路;
等等。只要是符合材料的方法论,均可给分。
【解析】本题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同创新意识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三个小题进行考查。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分析中共关于“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科学性,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解答时首先明确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积极促成质变。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实现文化脱贫的,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因此考生可以结合材料,分别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四川省的做法对其他地区有哪些方法论的启示,属于启示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的是,本题的设问要求落脚在方法论上。“面对贫困地区比物质贫困更紧迫的精神匮乏的实际”“一州一策”启示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着力实施民族地区传统工艺保护与创新工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启示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寻找新思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