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
【1】C
【2】D
【3】B
【解析】本题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寓言故事、成语俗语、诗词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为话题设置情境,考查发展的实质、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真理的条件性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郑板桥有诗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同时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①②④适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二者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矛盾。纸上谈兵是唯心主义;士别三日是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庄周梦蝶是不可知论,刻舟求剑是否认运动,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②④体现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①③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3】真理具有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些看似相互冲突的老话儿各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不应被机械地照搬套用,①③适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错误;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