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培育生态文化有利于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态文化是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培育生态文化有利于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培育生态文化有利于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彻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
(2)①我国传统生态文化历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
②我国传统生态文化直到今天对中华民族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③中国的传统生态文化越来越受到更多学者的重视,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传统优秀生态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3)①应当尊重、认同、保护、发展、运用好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②必须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本题以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交流传播、对待传统文化、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设问指向培育生态文化的重要性。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然后选取适合的观点,结合培育生态文化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设问指向材料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按照上述原则,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特点等知识分析回答。
(3)本题设问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应当如何对待我国的传统生态文化,属于措施类试题。从横向来看,文化具有多样性,必须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纵向来看,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应当尊重、认同、保护、发展、运用好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