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自然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或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或答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甲地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本地实际情况,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探索出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路子,从而获得成功。
(甲地从本地实际出发,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或答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实现了经济增长与保护生态的和谐统一。)
③乙地在经济开发中忽视了环境的承载力这一客观实际,违背客观规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最终遭受反噬。
(或答乙地违背客观规律,过度开发,破坏了环境,也影响了经济发展,受到了规律(或自然界)的惩罚。)
④丙地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和保护自然,未能够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延展生态价值,生态效益未能转化为经济效益,影响了民生幸福。
(或答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但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影响民生幸福。)
(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强调先进文化的作用)
②生态文明理念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能够提升村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人才基础;(或写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的需求等。);能够延展生态价值,壮大绿色生态农业,实现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发展活力,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或写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
(3)答案示例:
①垃圾分类现状及其实施情况调研。②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③新能源设施配置及利用情况调研。
【解析】
本题以“如何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统一”的研讨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哲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实事求是、文化的影响、精神文明建设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1)本小题要求比较上述三个事例,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甲乙丙三地出现三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属于原因类主观性试题。首先,回答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和方法论。然后,结合甲乙丙三地具体材料,将理论结合材料进行阐释即可。
材料中甲地坚持“‘两山论’实践模式,把保护环境的意识融入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发展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等富民产业,吃好‘生态饭’。让‘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成为佳话,实现了腰包和生态的双赢。”说明了其成功的原因在于其尊重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本地实际情况,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材料中乙地“由于过度开发,草原出现了一道遭黄色的伤痕,‘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不再,游客数量大幅减少,百姓的腰包又瘪了下去”,原因在于忽视了环境的承载力这一客观实际,违背客观规律;
材料中丙地“但因未能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后续发展能力减弱”说明了丙地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和保护自然,未能够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延展生态价值,影响了民生幸福。
(2)本小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作用。回答本题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先进文化的重要地位、促进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分析。本题从材料可获得的信息有限,需运用课本所学结合设问主题展开阐释。如下:①生态文明理念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能够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人才基础;能够延展生态价值,实现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发展活力。
(3)为更好地了解深圳某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走进绿色社区”的调研活动,本小题要求为这次活动设计三个调研主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主题进行回答即可。答案示例:①垃圾分类现状及其实施情况调研。②环境监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③新能源设施配置及利用情况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