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尊贵的VIP会员,免费查看答案
【答案】(1)①坚持新发展理念,将美好生态环境转化为产业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休闲旅游产业。②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从业人员和经营者素质。③良好生态引来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①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②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整体性,科学决策。③注意遵循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强化县乡村生态保护的主体责任。④注重生态保护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示例:①认真学习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制度。②积极投身生态保护实践,向所在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和制度。
【解析】
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靖安是怎样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的?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由“绿色动能”联想到新发展理念,由“高质量发展”联想到高新技术,由“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等联想到生产力、劳动者素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新发展理念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坚持新发展理念,将美好生态环境转化为产业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②高质量发展角度:写出主干知识: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良好生态引来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生产力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生产力是发展的决定力量,劳动者是生产力中对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从业人员和经营者素质。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知识,说明靖安经验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启示。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系统优化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主要四个层次:整体性、有序性、优化趋向、思维方式。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整体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整体性,科学决策。
②有序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注意遵循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强化县乡村生态保护的主体责任。
③优化趋向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注重生态保护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④思维方式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从认识论角度,就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拟写两条发言提纲。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结合试题材料与试题设问,考生可从自主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分析作答。